关岭安馨社区:新居新业新生活

2018-06-07 09:53:09    来源:   安顺新闻网      

  本网讯 6月5日,沿着宽敞的大道,记者来到关岭自治县安馨社区,安馨社区是关岭下良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这里,记者看到的是一幢幢整齐的楼房比肩而立,街道平坦干净,绿化带一片葱郁。干净整洁的环境、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序工作的人们……绘出了一幅群众安居乐业的精美画卷。


  科学选址 搬得好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得到一套新房、换一个生活环境,最终目的是拔除穷根、走上致富的道路。如果选址不合理,搬迁群众就会稳不住、难致富,甚至导致搬迁群众返迁回流。

  搬迁群众搬到哪里去呢?关岭统筹考虑安置点的经济要素集聚功能、就业创业空间、发展潜力、生产生活条件等要素。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

  “在推进搬迁中,关岭优先考虑城镇近郊、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变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搬迁群众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据介绍,安馨社区选址位于关岭自治县顶云新城区沪昆高铁关岭站旁,是一个城镇集中安置点,周围主要公路线包含灞陵大道、320国道和关包公路,区位优势明显。

  在安馨社区,记者了解到安置房为6层建筑,所有户型按照统一的结构和标准修建,采取统规统建,集中安置,外立面统一规划设计,符合民族和地域特色。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程序,做好安置房建设。

  从永宁镇东关村搬到安馨社区的张单如今住着宽敞、明亮的房子。她高兴地说:“搬到这里,告别了大山,舒适的环境,便捷的交通,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据了解,该安置点包含了关岭2013、2015、2016和2017年四个年度的移民搬迁农户,2013年至2017年四年间共计新建搬迁安置住房1186套,其中2013年新建438套;2015年新建120套,2016年和2017年共计新建628套。截至目前,安馨社区共计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农户4436人,其中2013年安置农户355户1448人,2015年安置农户67户275人,2016年安置农户416户1990人,2017年安置农户206户998人。

  后续服务 住得进

  生病在哪里看病?

  孩子上学怎么办?

  生活用品在哪里买?

  ……

  对于搬迁群众存在的顾虑,早在搬迁前就已经为搬迁群众考虑,并有序推进,切实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住得放心。

  在安馨社区,一排排商铺整齐有序,有超市、药店、家装等。为解决好搬迁农户搬迁后的生产生活问题,该安置点在建设初期根据实际情况配套商业基础设施,其中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配套商铺共计19200平方米,引进商家以满足搬迁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附近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都距离安置点不到1公里,极大的方便了搬迁农户子女的就学。”据介绍,该安置点社区、移民局和教育局三家单位针对搬迁农户搬迁后的子女就学问题齐抓共管,责任明确,截至目前已经对接搬迁农户子女转学的共计101人,其中小学转学解决76人,初中转学解决6人,幼儿园转学解决19人。

  在该安置点,记者还看到设置了社区村级卫生室,配套建设的商铺设置有大药房,满足搬迁群众小病不出社区的要求,切实的方便了社区搬迁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

  60岁的赵光芬今年年初从永宁镇麻布村搬到安馨社区,现在她每天的重要任务就是照顾上学的孙子。她告诉记者:“学校很近,搬到这里孙子上学方便很多。生活用品社区就能买到,简直就是城里人的待遇。”

  据了解,安置点社区成立以后,顶云街道办事处进驻了工作组对搬迁农户的后续保障和发展方面进行了跟踪服务,截至目前该安置点根据新型社区建设标准已经建设好了社区服务中心大厅,相关配套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和群众学习室已经在建设当中。

  就业增收 过得好

  搬到新家,如何避免搬迁群众“住着新房子、过着苦日子”?

  关岭牢牢把握“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的根本要求,围绕脱贫抓搬迁,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让群众能够实现更好发展。

  在安馨社区的关岭自治县脱贫攻坚扶贫车间,一台台缝纫机整齐地排列着,几十位妇女正热火朝天地忙乎着加工零钱包。

  老家交通不便,条件不好,依靠传统农业难以致富,张单一家人日子过得艰难。搬到安馨社区后,她的丈夫到附近工地上班,一天能有100多元的收入,2个孩子就在附近上学,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特别是现在社区建起了扶贫车间,张单便到这里务工。她一边忙活一边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加工做零钱包,原材料都是准备好的,就是用缝纫机缝合,加工一个得到0.3元,2分钟就能做好一个,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不用担心风吹日晒雨淋,还能照顾孩子。”

  现在安馨社区扶贫车间有33个务工人员,其中28个是贫困户。扶贫车间主任熊兰告诉记者:“我们直接跟义乌的商家合作,对方把材料发过来,我们就是进行加工,收取加工费,这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操作比较简单,扶贫车间促进搬迁群众就业,让他们在这里‘稳得住、能增收’。”

  走出扶贫车间,在社区广场上立着几块展板,走近看,上面都是招聘信息,详细写着招聘方、招聘岗位、薪酬、上班地点等信息。

  “只有就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和发展问题。”据安馨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关岭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该安置点长期设置就业培训点,截至目前,针对该安置点的搬迁农户集中开展就业培训5次,其中家政集中培训4次,创业培训1次,共计培训人次280人,推荐就业岗位共计300余个,成功上岗90余人。

  易地扶贫搬迁中,关岭把就业作为搬迁户后续发展保障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与广大群众一起携手奔小康。(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石江寒 )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