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紫云风光绮丽、风景迷人,播下的产业种子有的还在茁壮成长,有的已经开花结果。
坡坡挂金果,田田披绿装,一派绿意盎然,甜美的喜悦景象。
今年,紫云自治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目标,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以春风化雨的韧劲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落细落小落实,以产业扶贫强化脱贫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基础,以易地扶贫搬迁挪出穷窝,以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就业扶贫抓实民生保障,迅速在全县范围掀起了“春风行动”高潮。
调优产业结构 振兴美丽乡村
今年,返乡的大营镇金龙村金家坝组村民李吉兰,从村民手中流转种植有核桃的土地50亩,在核桃地下套种山豆根,带动村民转变思想,种植高效益的中药材。
“核桃地套种中药材,既管护了核桃,又增加经济效益。”金龙村第一书记杨姗说,农户获得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还有人免费管理核桃苗;流转土地来种植中药材的大户,与药材公司合作有保底价回收免风险获利的同时,还为村民创造了就近就业的机会。
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大营镇,今年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全镇葛根套种魔芋、核桃地套种山豆根和白芨等高效农作物近万亩。
走进猴场镇尅座村田坝,以往绿油油的大片稻田,如今变成了草莓育苗基地。亩产1500斤的稻田改为草莓育苗基地后,每亩增值2000元以上,经济效益的悬殊激发了群众发展高效农作物的热情。
209省道猴场镇打联村、马寨村、小湾村沿线段,以往公路边的成片玉米地已被成片的小辣椒、小南瓜、丹参、烤烟等取代,亩产600斤的玉米地将产生3000元以上的经济效益。
紫云自治县继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优产业结构,调增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产业支撑。拟在今年实现3万人脱贫、30个贫困村出列、3个贫困乡镇出列的奋斗目标。
今年,坝羊镇新增加茶叶种植面积2000余亩;宗地镇完成玉米调减1万亩,其中5000亩种植上山豆根、丹参、前胡、一支黄花等中药材;四大寨乡落城蔬菜园新增蔬菜种植面积980多亩;猫营镇新增蔬菜、魔芋、葛根、生姜、香椿等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6000多亩。
全县党员干部通过赶场会、院坝会、群众会等形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宣传力度,同时,采取种植中药材每亩补助500元,其他高效经济作物每亩补助400元的方式,完成10.37万亩的玉米调减目标。新增以辣椒、西红柿、魔芋、菜类、瓜果类、豆类等为主的蔬菜种植3.5万亩,蔬菜累计种植10.25万亩次;新增以枇杷、柑橘、冰脆李、脐橙、蓝莓等为主的精品水果3.5万亩,累计种植面积12.48万亩;新增山豆根、丹参、葛根、前胡、薏仁米等为主的中药材种植2万亩;新增茶叶0.3万亩,优质葵花、菌草、饲草0.7万亩,食用菌800亩;落实红芯红薯种植面积1.5万亩,完成烤烟种植面积1.75万亩。农业产业带动贫困人口20509人。
作为全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紫云自治县,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街道)11个,贫困村92个,其中贫困发生率在20%以上的深度贫困村53个,贫困户17182户,贫困人口63023人,贫困发生率为17.46%。
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紫云出台培育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各村(社区)党组织积极借鉴塘约村先进经验,借助“双书记”和同步小康驻村干部帮扶力量,最大限度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大力推动“三权”促“三变”改革,灵活采取“支部+合作社/协会/公司+产业互助组+贫困户”模式,把村民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同时,在40个村分别注入100万元“红色股份”集体资金,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积累,示范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已涌现出板当镇小寨关村、松山街道枫香村、白石岩乡湾坪村等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
搬出深山入住新城
走进紫云自治县五峰街道办磨南村谭陆组和屯上组,一边,建成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安置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从深山区、石山区搬迁而来的714户3166人贫困村民在这里安居乐业;一边机械轰鸣,上百工人为易地扶贫搬迁二期建设工程的有序推进而忙碌着。
安置区活动广场处,摆设着不少的小吃、日常用品、猪肉、蔬菜等摊点。
“入住新居1个多月了,一时没找到别的事做;两周前,试着摆个小吃摊看看,感觉还可以。”从火花镇江纳村搬来的贫困村民唐姗姗说,平均每天可以卖200元,除去成本一天有100元的收入。
“感谢党委政府的关怀,家里的基本家具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兑现了‘拿扫帚入新家’的俗话。”搬迁户杨秀文说,他老家居住在偏远的大营镇三合村田坎寨组,已居住了几十年的木瓦房早已成了危房,要不是遇上党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要在县城有新房住那真是梦想了。
为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安置区内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社区医院、中心广场、小学、创业就业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规划新建能容纳1300人以上的紫云第六小学,并将原紫云第六小学改建为幼儿园。
夯实基础改善环境
“以前路不通,出行搬运货物很不便;现在路通了,走哪儿都方便了”。大营镇打彩村介上组村民龙应斌说,建材可以直接运到家门口,他准备把旧房改造一下。
“为让广大群众都成为‘组组通’建设项目的受益者,在项目建设中,县交通局工作人员到全县各乡镇去实地考察,对符合‘组组通’列项条件的村寨,尽可能列项建设。”县交通局副局长王正奴说,紫云严格按照省委关于“组组通”公路建设的相关规定,对前期计划项目进行实地调研核查,避免符合条件列项的“组组通”项目漏建。
在“组组通”大决战以来,紫云全县去年共完成通组路建设279公里。今年计划完成316公里。
为全力以赴承办好全市第五届旅游发展大会,该县正快速推进幸福桥至格凸河景区旅游公路、二关村至坝寨旅游公路、格凸河景区提升改造、格凸河攀岩基地、帐篷酒店、亚鲁王城等建设项目,以及209省道沿线林业生态修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农业生态观光项目。
新兴工业带动就业
走在紫云自治县猫营工业园区大道上,向两边看去,昔日出了名的烂水田大荒地离人们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在猫营河畔两侧的鞋业、石材、农家乐等诸多企业的“上班族”,他们或来自深山区、或来自远方,又或是远离了城市而奔波的返乡者,或是搬离偏远山区入住新家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这酷热的夏天里享受着清凉而温馨的生活。
十年前,杂草丛生的烂水田,而今建起了一栋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和标准化厂房鞋业城、小微石材园。
今年来,毗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医院、中心学校、幼儿园、农特产品集散中心、文化广场、农民文化讲习所正在集中建设;猫营河流域综合治理、供水工程、污水处理、供电通讯等社会服务项目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搬入园区后,不仅告别了老家的危房,自己还从在地里干活的农民转变成了鞋厂工人,上班照顾家人两不误。”从沙坝村把来组搬迁入园的吴小慧说,现在,她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了,孩子的就学条件也好了。(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