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大坝之路”   

2018-08-23 00:00:00    来源:        

  家家住别墅,户户有产业,人人有班上。这是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如今的新风貌,曾经作为省级二类贫困村的大坝村,地处偏远、土地贫瘠、缺水严重,群众生活困难。

  近年来,为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坝村牢牢抓住“两规划”(产业规划、村庄规划)“一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主线,通过支部带动、党群互动、产村互动、村企互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00万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6%,实现了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到省级小康示范村的华丽转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

  产业丰、村庄美、村民富,让省委书记孙志刚在2018年全省第一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上对大坝大加点赞:“陈大兴当了22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干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大坝村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把党支部配强,把村支书选好,就能大胆地调结构,带领村民种草、养蚂蚱、种刺梨、酿果酒、搞旅游,摆脱传统农业模式,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让村民们都住上了别墅。”

  产业规划引领大发展

  大坝村通过党支部引导,按照“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注册成立了大坝村延年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起了“村社合一”的发展平台,依托合作社平台,按照“市场导向、三产融合”的思路,大力吸引资本、整合资源,推动产业次第发展,逐步搭建起以金刺梨产业为主题,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链条。

  该村“借土”大力推广金刺梨、脆红李、桑葚等经济作物种植,“借林”在林下发展牧草种植、林下养鸡等产业,“借水”利用山塘、水库资源等发展荷花、莲藕种植等水面经济。目前,大坝村已发展金刺梨种植5000亩,种植晚熟脆红李、桑葚、雷竹等1500余亩。为帮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2017年,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了300头养殖规模的休闲观光育肥牛养殖项目。从安徽省引进了蚂蚱养殖项目,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拟建设1000个蚂蚱养殖大棚,目前已建600个。该项目投入市场后,一个大棚可获利7000余元,按每亩土地建设6个大棚,亩产值可达4万余元。

  在种养结合的基础上,坚持“用工业的思维谋划农业”,针对金刺梨规模化种植后出现的滞销问题,村支两委带头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建成了年产5000吨果酒的“贵州大兴延年果酒有限责任公司”,主打产品有12度金刺梨干红果酒和42度的金刺梨白兰地,年产值预计达5亿元,是目前贵州最大的果酒生产企业。通过酒厂带动金刺梨鲜果压茬收购,解决了金刺梨滞销问题。不仅本村群众受益,还覆盖了周边乡镇近万余金刺梨种植户。

  依托毗邻九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村内果园、田园的自然生态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动农旅融合。目前已有15家农家乐、30家农家旅馆、4家小型超市。引进青岛榕昕集团,投资1.5亿元,建成占地面积3000亩,集奶牛养殖、奶制品加工、亲子娱乐等为一体的生态牧场,目前已经养殖奶牛300头,日产鲜奶1000公斤。全村年接待游客突破1万余人次。

  村庄规划实现宜居梦

  抢抓贵州省实施人居环境改善机遇,大坝村坚持规划引导、环境美化原则,大力推进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生态治理等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把大坝打造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制定村庄住房建设规划,整合项目资金200万元,村民贷款2000余万元,实施“家家别墅”计划。以“拆旧建新”的方式,拆除旧房建新别墅。拆除的旧房由村支两委统一按每平方相抵扣进行补偿,拆除后的空地由村支两委统一规划使用,农户在建房规划区没有建房用地的由村支两委统一以每亩3万元的折价进行调整。目前,该村已经建成风格独特的农家别墅130余栋。

  借助全省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机遇,该村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以“路水电气讯”为重点,进一步改善了全村基础设施体系,建成15公里通组路、13公里产业路,改造电网10公里,实现了通组路、联户路全覆盖。强化水源建设,治理山塘2万立方米,改造安装通水管网2000米。全面完善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七个一”工程,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村级卫生室、图书室等一批公共场所,让村民就近享受良好的生活服务。

  同时,大力开展垃圾和污水治理,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1座,铺设污水处理管网2000米;建设5座垃圾处理池,配置2台垃圾清运车,11个垃圾斗和48个垃圾箱。组建村保洁队伍,对村里的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实行承包责任制,明确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制定门前三包责任制,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处理”的三级联动模式,建立了垃圾清运处理的长效机制。确保了村内干净、整洁、有序。实施村庄绿化提升行动,在房前屋后建设“微田园”,绿化道路1.5万平方米,进一步改善了村内生态环境。

  共享成果群众心气顺

  为创新性地推进村级治理,大坝村始终以党支部的领导为核心,建立了以村民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为依托,以企业、群团组织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治理体系。

  大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合力,健全党支部领导下的议事决策机制,积极鼓励村民参与议事,认真落实村务公开要求,让村民充分了解村级事务,消除村民与村支两委的隔阂,密切了干群关系。建立“村企联席”制度,定期与驻大坝的企业、合作社、施工队等负责人座谈,听取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

  通过平台运作,着力强化村民与产业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在参与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依托延年果合作社,进行土地确权登记,发动群众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将流转土地集中装入延年果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目前,大坝村累计已经入股土地5000余亩,土地入股农户374户,占全体村民的100%。

  为帮助村民扩大就业门路,该村以产业带动就业,逐渐形成了“入一份股、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的“四个一”增收模式。通过产业带动,该村374户根据各自情况全部实现有产业、能就业。

  针对非贫困户村民,采用“235”分红机制,每年从合作社经营收益中明确2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50%按照土地入股情况分配给非贫困户;针对贫困户,采用“136”分红机制,从每年合作社经营收益中明确10%作为村集体发展基金,30%作为管理费用和劳务开支,60%按照土地入股情况分配给贫困户。据统计,合作社已经累计分红1000多万元,其中55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达7000元,实现了快速稳定脱贫。(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古宇)

(责任编辑:陈婷)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