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紫云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金融扶贫的力量不可或缺。紫云农商银行作为一支姓“农”的金融队伍,其服务对象扶贫对象一目了然,爱农村、爱农业、懂农业便是紫云农商银行所履行的本土银行职责。
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勇当金融扶贫“排头兵”,坚定不移地践行“金融扶贫,信合一马当先”的庄严承诺。并通过“特惠贷”“黔微贷”“黔农e贷”等方式注入金融扶贫“活水”润泽百姓家,以及开展金融助学金、慰问贫困群众活动等大力支持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就业培训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为紫云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能量和活力。
党建引领 金融助力
扶贫先扶志,党建是统领。紫云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金融扶贫上落地生根;带领全体党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体学习党章,重点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维护农村稳定,深入开展座谈交流,学深吃透,在学习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党性修养,强化服务意识,提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和为群众服务的工作能力和本领。
同时,紫云农商银行探索“党建+”金融精准扶贫模式,出资100万元(其中圈舍改造投入83万元)打造成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迷你养殖场”试点,结合“金融精准扶贫学校”,纵深推进白石岩乡新驰村“金融精准扶贫示范村”党建扶贫示范新亮点。认真开展节假日慰问活动,上半年共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6人次,慰问金3000元。帮扶大营极贫乡关新村党支部阵地建设,购置办公设备5.93万元。加快教育扶贫进程,落实20万元资助第三十届“五峰杯”足球赛事,猫营镇格东村幼儿园改造工程35万元、紫云高级民族中学学生洗衣房建设20万元和火花镇平寨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5万元。并主动配合省联社党委第四巡察组对该行开展巡察工作;强化群团工会作用,组织开展“青年员工座谈会”“深思笃学十九大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提高队伍凝聚力及向心力。上半年,紫云农商银行打造了2个省级“职工小家”,4个市级“职工小家”及3个市级“青年文明号”。第五党支部获省联社“五好党支部”,罗治林获省联社“六先共产党员”。
紫云农商银行还荣获“2017年度贵州省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安顺市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全县优秀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民生事业 农商给力
近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猫营镇格东村,在原格东小学,几名工人在装修作业,将原格东小学教学楼改建成格东村级幼儿园。
“自从格东小学搬迁后,我们早就想把原格东小学改建成幼儿园了,由于资金问题迟迟实现不了。”格东村村支书吴峰说,格东村没有幼儿园,家长们都把孩子送到猫营镇上和相邻的西秀区鸡场乡上幼儿园,格东村全村有近100个孩子上幼儿园,为了孩子的成长,家长们只得来回奔波接送孩子。
“家门口有幼儿园了,今年冬季,我们不再送孙子到鸡场上幼儿园了。”村民吴应兵说,感谢紫云农商银行的支持,格东村终于有了幼儿园。
为让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幼儿园,今年,紫云农商银行扶持35万元将原格东小学改建成幼儿园,圆梦格东孩子家门口上幼儿园的期盼。
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大力扶持紫云教育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创业就业培训等民生事业的发展。今年,紫云农商银行在紫云全县开设了41个“金融精准扶贫学校”培训班,累计培训人数达1558人次;开展“金融夜校”“助农脱贫流动服务”分别共174场次和172次。并通过“黔农e贷”系统完成客户注册认证9352户,签约客户3695户,签约客户较年初增长1270户;通过“黔农e贷”平台发放各类贷款6558笔,金额2.26亿元,成功实现还款笔数5583笔,金额1.07亿元。上半年增设8台ATM自助设备,引进首个机器人大堂经理,不断提升服务质效,6月末电子替代率达到78.33%,较年初提高1.04个百分点,金融服务覆盖率、群众满意度有效增强。
支农支小扎堆推进。截止6月末,紫云县内10个信用乡镇全部达到监管指标。紫云农商银行全行各项贷款余额30.33亿元,发放“黔微贷”848万元,农业龙头企业贷款2035万元。
行业帮扶拔穷根
“种草都赚钱,秸秆变为宝;圈舍牛儿肥,村民荷包鼓。”这样的事,如今在白石岩乡新驰村成为了现实。
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践行爱农村、爱农业、懂农业的扶贫动向多次深入到白石岩乡新驰村调研,对新驰村的地理环境、村情村貌、群众习惯等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新驰村山清水秀,青草多,秸秆多,草资源丰富,这里的村民历来有养牛的习惯,由此说明新驰村适应发展生态牛养殖业。
2016年,紫云农商银行以切实的行动主动融入脱贫攻坚战略,紧紧围绕“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为目标,深入新驰村寨,通过“金融夜校”、院坝会、庭院会、春节座谈会等多种形式为信息闭塞的村民宣传国家扶贫政策,传授金融知识,引导村民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庭院式”经济。通过动员宣传,新驰村养牛户增加到249户,占全村总户数54.25%,其中贫困户通过农商行“特惠贷”融资112万元发展养牛产业,养牛贫困户由23户增加到48户,占全村总贫困户数37.78%,扩大了新驰村黄牛养殖规模,新驰养牛产业初步成型。村民们不再砍伐山林烧炭,转而走上了绿色、生态、可持续的“新驰牛”养殖发展道路。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关于实施“2+3”工作计划开展教育扶贫及省联社驻安顺审计中心关于加快“金融精准扶贫学校”建设的工作要求,根据省联社关于开展2017年脱贫攻坚秋季攻势行动金融服务活动要求,让贫困群众更懂得现代农业的发展,掌握更多的创业就业技能,去年11月,紫云农商银行在新驰村开设了“金融扶贫学校”精准扶贫扶智的培训,邀请市县畜牧、农技人员对村民进行农业技能上的培训。
金融支撑业兴民富
近日,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板当镇青塘村新农科技农业产业基地,绿油油的巨菌草长势较好,从远处看仿佛是进入收获季的甘蔗林。
一台挖机正在修整鱼塘,不少村民用背篓搬运河边草,将其贴放在鱼塘堤坎上,以保护鱼塘堤坎不受浸损,为鱼儿提供草中吸氧的环境。
在建鱼塘一角的鸡棚里养殖着不少的小鸡苗,鸡棚前的巨菌草中放养着不少快出栏的生态鸡。时值中午时分,管理员杨志前哨子一吹,生态鸡从巨菌草中蜂拥而来吃食。
“鱼塘预计本月底投入鱼苗开始养殖;第一批生态鸡已喂养了70多天。”紫云自治县新农科技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林说,巨菌草所含营养元素比普通的皇竹草要高几十倍。即将投入的鱼苗是脆肉皖鱼类品种,不仅脆肉皖鱼以巨菌草为饲料,他们的草下养鸡也是以巨菌草为主要饲料。
李林说,他们建在紫云的新农科技农业产业中心园区在板当镇落麦村,青塘村只是他们新农科技农业产业建设的一个点,在板当全镇有19个点,同样是以种植巨菌草为主,围绕巨菌草来发展循环农业。
今年,板当镇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依托紫云农商银行投放的“特惠贷”入股新农科技公司发展循环农业,该循环农业以“一心二园三厂四带”为布局,以农村农业信息为中心,以草博园、菌博园为园区发展方向,以生物有机肥、青贮饲料、菌棒加工等“三厂”为生产加工链,以菌草、食药用菌、有机肥、牲畜养殖等“四带”来发展循环农业。
目前,板当镇的新农科技农业产业已完成农村农业信息中心、生物有机肥厂、青贮饲料厂、菌棒加工厂、配套冷库设施场平等的开工建设。村级收储站和洛麦、硐口两村的羊圈正在建设中。
近年来,紫云农商银行在助推该县调优产业结构中,通过发放“特惠贷”让贫困农户入股公司、企业、合作社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截至6月末,全行“特惠贷”贷款余额4651.07万元,2018年新增发放“特惠贷”贷款1859.52万元,上半年应贴息贷款金额4640.33万元,已贴息贷款金额2695.19万元,贴息率为58.08%,贴付利息26.85万元,“特惠贷”500万元风险补偿金已足额存入。(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