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记者来到西秀区东屯乡本桥村,成片的食用菌种植大棚点缀在田间,大棚内,一层层培育架上布满了成熟饱满的姬松茸,长势喜人,几名村民忙中有序的将已经成熟的姬松茸从大棚的架子上挑选、采摘入篮。
西秀区本寨开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用开告诉记者,这是2017年东屯乡本桥村扶贫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建设有食用菌大棚50个,主要种植姬松茸,由合作社统一管理。
对于为什么选择种植姬松茸,李用开这样解释道:“姬松茸又名巴西菇,是利用农林废弃物为生产原料,技术性低,鲜菇味道鲜美,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并带来不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国内市场十分走俏。”
据了解,本桥村扶贫项目(食用菌种植)基地总投入181万元,以每亩每年800元流转土地30多亩,并建成占地面积240平方米的50个大棚。从今年年初开始种植姬松茸,5月份大棚内相继出菇,每个棚的产量约5吨,按市场保底收购价每斤4元算,每个大棚产值可达4万元,除去成本,每个大棚收入在2万元左右。
为使合作社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学会姬松茸的种植和加工等相关技术,变“输血”为“造血”,来自福建的资深专家和我市农业专家多次到合作社进行维修大棚、堆料、上料、日常管护、采菇、安全常识、烘烤等实地培训。合作社也坚持循环生产、农林废弃物再利用原则,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无公害生产为方向,使食用菌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
姬松茸不仅仅是一朵蘑菇,一种产业,更是部分群众实现增收致富的门路。
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务工等方式,拓宽农户的增收渠道。目前,该产业带动本桥村14户贫困户,每户年底分红3000元。
“现在正是姬松茸上市时节,采收清理姬松茸成了当下的主要活路,一天轻轻松松地就赚几十元生活费。”在大棚外的一块空地里,背着孩子的老人,扎着马尾的年轻人围着面前的高高堆起的姬松茸一边说笑,一边清理脏的菇脚。
“姬松茸的种植要经过发酵堆积、上棚、加温、摊平、下种、培养菌丝、盖土,培养土里的菌丝、采菇9个环节,再加上削根、清洗到烘烤的加工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李用开说,大棚内的姬松茸从5月份便开始出菇,此后半个月就会有一批,将持续到10月份,这样就可以提供大量的务工机会。
“基地建成我就在这里工作了,每天工作9个小时左右,可以挣到100元左右,一个月大约有2000多元收入。”正在大棚里采菇的农户陈筛子高兴地说,“听说我们的蘑菇不仅要卖到外省,还要销往国外,大家都指望这基地越来越好,带动大家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销路问题,往往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而在本桥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市场问题不愁。
“我们基地的姬松茸无添加农药,储存和保温都是靠石灰,是真真实实的绿色生态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订单直接提前下给基地了。”李用开说,如今基地内以生产干菇为主,市场价在每斤170元,多数出口至韩国和日本,国内主要销售到福建和上海。
谈到未来的发展,李用开说:“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推动下,食用菌产业逐渐走向了专业化,并形成良好的产销对接,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以产业扶贫促脱贫攻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 实习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