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火石关村位于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大山深处,“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没奈何”是村民对当地自然环境的生动描述。这个曾被誉为不宜居住的山村,如今却走出了一条克服困难的脱贫攻坚之路。
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记者走进宗地镇火石关村,昔日光秃秃的岩山坡,如今绿油油、黄灿灿。
在火石关村小蜜南瓜种植基地,村支书何忠兴从瓜藤上捧起一个鲜嫩的小瓜说道,“今年风调雨顺,由村公司统筹示范种植的500亩小蜜南瓜长势较好,小瓜挂得多。”
“今年,由村公司动员有意向的农户种植小蜜南瓜,小蜜南瓜是与贵州佳合商贸有限公司签订种销协议,农户负责种,佳合公司负责收购外销。”何忠兴说,小蜜南瓜亩产可达4000斤,协议价5毛1斤。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的玉米,每亩能产300斤干玉米就很不错了。全村小蜜南瓜产业覆盖23户种植户,今年由村公司统筹作示范,明年动员农户大面积种植。
在火石关村的一个小型黑猪养殖场里,村主任杨秀忠正在为13头繁殖黑猪喂食,已经喂养了四个多月的繁殖黑猪,每头有100多斤。
“黑猪要喂养12个月才出栏,用熟饲料喂养的黑猪品质较好,不愁销,有好价钱。”杨秀忠说,黑猪每年可繁殖两批,每批2至8头,为了发展黑猪产业,他们采取喂养繁殖黑猪,然后将黑猪仔发放给贫困户代养,待黑猪出栏扣除猪仔成本后,其余归贫困户所得。
“为发展特色产业,我们利用贫困户每户1万元的政府扶持资金,引导贫困户发展花猪。”市中心血站副站长驻火石关村第一书记梁辉说,村里征求贫困户的意愿,贫困户养起了8头猪,经验收后从1万的到户扶贫资金中发给3000元,待猪快出栏了,再验收一次,证明贫困户是认真喂养猪的,再从剩下的7000元中发给3000元给贫困户,8头猪出栏后,贫困户又买来8头猪仔喂养的,就把1万元中剩下的最后4000元发给贫困户,促使贫困户滚动发展,持续增收。
随后,记者来到火石关村中药材前胡种植基地,几名村民正在为前胡除草,村民韦玉妹说:“在前胡基地除草,按工时计算,在家门口有活干,赚点零花钱很好。”
“火石关村石多土少,坡陡缺水。为利用有限的资源发展较好产业,今年,我们不仅动员农户种植小蜜南瓜、养殖黑猪,还种植了近100亩前胡。”梁辉说,前胡是与宗地德昭村合作社签订种植协议,种子和回收由德昭村合作社来承担,火石关村公司安排种植。
何忠兴说,今年火石关村在农工党安顺市委的帮扶下,动员贫困农户喂养具有紫云地理标志的宗地花猪,对愿意喂养花猪的贫困户,农工党安顺市委预付500元让农户去购买花猪仔,出栏时农工党安顺市委按照每斤13元的价格回收,扣除500元预付费,这样解决了贫困户愿意喂养花猪,而没有本钱购买花猪仔的难题。(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