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季节,硕果累累。10月11日,记者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一阵秋风飘过,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香味。一块韭黄地里,焦家村村支书张振刚正带领几十个村民们收割韭黄,大家干劲十足,笑声连连,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正在埋头割韭黄的70岁老人王文华,是焦家村村民,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前就靠着几亩田地生活,常年的劳累让他渐渐感觉身体不适,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钱又拿来治病,还要面对照顾家庭的重担,让他倍感压力。
2017年,响应县政府的号召,焦家村决定在水母河沿岸栽种韭黄,在村支两委挨家挨户的宣传引导下,王文华把自家几亩田地以800元每亩流转给了村级公司——普定鑫隆苑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开始种植韭黄。
“刚开始种韭黄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担心这个产业做不好,担心流转的地没了,钱也没有。现在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有分红,空闲时两个老人还可以到园区里面务工,一个月也有2000元左右,生活又有奔头了。”王文华捧起刚割下的一捆金灿灿的韭黄,笑得合不拢嘴。
在一旁指导的村支书张振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一亩玉米,一亩产值在八九百元,种植韭黄,每亩一年产值可达6000元,是玉米的七八倍啊。现在全村都十分支持种植韭黄。
“焦家村种植韭黄7000亩,带动该村107户农户就近务工,增加务工收入同时,每年韭黄总产值的5%给该村土地入股的农户分红。”张振刚告诉记者,最近是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的首次韭黄收割,收割、捆扎好的韭黄在装筐后被运往加工车间进行清洗。
而在不远处的加工车间里,另外30余名工人则分工协作,按照工序认真清洗韭黄,再将洗干净的韭黄摆放到架子上沥干水分,等待装箱发货。
产业发展好,“销路”是关键。
在加工车间外,几个工人正把一箱箱韭黄抬上货车。“到普定收购韭黄一年多以来,普定韭黄在沿海市场非常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正在一旁看着装车的收购商说,今天装车的韭黄将连夜运往浙江,进入当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销售。
据张振刚介绍,首次收割的这批韭黄大约有8000斤左右,现在已经是供不应求。除了有立即清洗包装装车运走的收购商,也会运到拥有冷冻库的化新村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销售。
“现在全国市场对韭黄的需求量很大,价格也比较好,为保证市场的供应,按订单我们需要每天提供3顿韭黄,整个普定县的韭黄是供不应求,各个韭黄种植基地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贵州新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勇说,为保证韭黄有品质、有质量到达目的地,公司设有专门的冷库储存,再用冷冻车运往浙江、广东、安徽等地。
据了解,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种植韭黄11000余亩,自去年底开始种植韭黄以来,这是第一次收割,此次收割正式拉开了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韭黄收割季的一个序幕,即日起至春节前,园区内每天都将是繁忙的丰收景象。而自此每年就可以割三次,初步估算,每亩地一年可产韭黄7800斤至8400斤左右,以当前5.5元每斤的单价计算,每亩可实现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韭黄的丰产丰收和稳定的销售渠道让农户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更为农户发展韭黄产业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韭黄产业,已然成为普定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普定县蔬菜生产管理站站长伍朝友说:“普定立足自身资源优势,选准具有风险小,效益高,辐射面广等优点的韭黄为特色种植产业,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韭黄种植,惠及贫困户2500余户,贫困人口10000余人。今年,普定把韭黄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产业革命的重要支柱,在全县推进10万亩韭黄种植,如今已成为带动普定县农民增收的一大优势产业。”(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典 实习记者 陈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