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徐徐,瓜果飘香,农民尽享丰收喜悦;扶贫产业基地建设热火朝天,美丽乡村拥抱如云游客,龙头企业里机器轰鸣……时下,黔中大地的山川田野间,一场脱贫攻坚“夏秋攻势”战役在黔中大地全面打响。
今年7月24日,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决策部署,贵州全面发起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短短2个多月以来,安顺全市上下攻坚克难,全力打好“四场硬仗”,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扎实推进“五个专项治理”,掀起了脱贫攻坚“夏秋攻势”热潮。
压实责任
营造攻城拔寨强大气场
寒露前后,正是秋收秋种的关键时节。“村里有扶贫队,秋收秋种不用愁!”在镇宁自治县本寨镇本寨村,村里的群众告诉记者,村里有县里来的专门扶贫队伍,对有困难的贫困户实行定点帮扶。“他们晚上都住在村里!”
脱贫攻坚,重任在肩。自全省脱贫攻坚“夏秋攻势”7月24日启动起,我市全体党员干部紧锣密鼓,相继召开常委会、常务会、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累计5次专题会议,迅速安排部署脱贫攻坚“夏秋攻势”、中央巡视组巡视贵州脱贫攻坚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在“夏秋攻势”脱贫攻坚战中,我市因地制宜做好顶层设计,精心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含金量”高、“干货”多、针对性强的脱贫攻坚政策文件,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实施意见》、《安顺市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工作方案》、《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贵州脱贫攻坚工作安顺市整改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成立中央第四巡视组巡视贵州脱贫攻坚工作安顺市整改专班。
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如何攻克成功扶贫的关键一关,需要大力量、真本事。自“夏秋攻势”启动以来,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市相关领导、市直部门负责人相继到各乡镇开展蹲点调研,督战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部门领导分赴各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夏秋攻势”督查、调研、“回头帮”等工作。
脱贫攻坚慢不得,“一刻也不能放松、一天也不能懈怠”。出实招,重实效,脱贫攻坚“夏秋攻势”迅速在黔中大地扎实推进。
产业为先
持续打好脱贫攻坚“四场硬仗”
深秋季节,硕果累累。金秋十月,记者走进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一阵秋风吹过,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香味。一块韭黄地里,焦家村村支书张振刚正带领几十个村民收割韭黄,大家干劲十足,笑声连连,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刚开始种韭黄时,我也和大家一样,担心这个产业做不好,担心流转的地没了,钱也没有。现在不仅有了土地流转费,还有分红,空闲时两个老人还可以到园区里面务工,一个月也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又有奔头了。”焦家村村民王文华捧起刚割下的一捆金灿灿的韭黄,笑得合不拢嘴。
据了解,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种植韭黄11000余亩,自去年底开始种植韭黄以来,这是第一次收割,此次收割正式拉开了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韭黄收割季的一个序幕,即日起至春节前,园区内每天都将是繁忙的丰收景象。自此,每年就可以割三次,初步估算,每亩地一年可产韭黄7800斤至8400斤左右,以当前5.5元每斤的单价计算,每亩可实现经济收入4万元左右。
普定县化处镇水母河流域农业示范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全面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一个缩影。
自“夏秋攻势”启动以来,我市持续深化农村产业革命,依托自然资源禀赋,坚持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深化火龙果、关岭牛、金刺梨、蜂糖李、韭黄等多县一业、多乡一业,不断调大蔬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等的种植规模,力争全年完成蔬菜种植200万亩(次),投产茶园35万亩、食用菌种植2万亩,中药材种植62万亩(含林下经济)。
如今,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全面进入倒计时,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总攻阶段,越往后,扶贫工作任务越艰巨。
针对“夏秋攻势”重点,我市继续全力打好“四场硬仗”。
打好产业脱贫硬仗。截止8月31日,累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53.14万亩(次),产量194.98万吨,实现产值43.62亿元;投产茶园面积34.52万亩,产量1.04万吨,实现产值16.83亿元;生态家禽出栏1402.66万羽,禽蛋产量2.70万吨,实现产值9.64亿元;食用菌种植规模1.65万亩(亿棒),产量4.27万吨,实现产值3.44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51.40万亩,产量0.18万吨,实现产值2.30亿元。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2018年计划建设通组公路1500公里,截止8月31日,已开工建设1240.75公里,建成859.35公里,完成投资6.18亿元。
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2018年规划建设6个安置点(2个安置点已建设完成,1个安置点已完成住房主体建设),建设住房4641套,目前已完成1843套住房主体建设。
强化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建成56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卫生室和176个深度贫困村卫生室,并配备了全套的诊疗设备;完成758所农村中小学校医务室校医设备配备。截止8月31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医补偿报销9.9096万人次,累计发生医疗总费用15137.43万元。全市农村危房“危改”开工12685户,“三改”开工12685户,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
随着一个个决战点的全面打响,越来越多的山区群众走出贫困,走上了小康路。
强化“问题”导向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
“最近在忙些什么?身体好些了没?”国庆节过后第一周,镇宁县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周庆子来到本寨镇双龙井村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促膝长谈,而这已不知是她的第多少次走访了,“为了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情况,做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资源资产、帮扶需求‘四清’,我们都会做到户户见面、面对面交谈,并从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入手,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在“夏秋攻势”中,自全省整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市、县(区)相继召开了“1+5”专项治理安排部署会及培训会,层层制定了“1+5”专项治理工作方案,通过市四大班子带队明查暗访,分管领导频繁调度和市直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全力推进“1+5”专项治理工作。
开展漏评错评、错退专项治理,我市补录3.7万人,清退2.3万人,自然减少0.7万人,净增0.7万人。
开展危房改造不到位专项治理,省考核反馈我市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的53条问题已全部整改。
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我市共清理、整改闲置资金5998.05万元。
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我市共发现扶贫领域问题810个,立案422件459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0人,问责75人,追回资金218.4万元。
快马加鞭未下鞍,距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不到三年时间。我市正按照《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实施意见》,积极总结提炼西秀区、平坝区脱贫攻坚的做法、经验,为全市树立标杆,示范引领,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朝着“如期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目标大步迈进。(安顺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胡典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