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农历新年对关岭自治县田坝村来说,多了一份喜悦。去年年底修通的"组组通"公路,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组组通"公路带来的方便和快捷,彻底解决了困扰该村数十年发展的头等难题,使烂泥路成为"过去式",脱贫攻坚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田坝村位于关岭自治县最南端,与镇宁、贞丰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落后,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左右,人畜饮水困难,土地贫瘠,生态脆弱,是集中连片的石漠化地区。因此,该村贫困发生率高,全村510户人家,贫困户就达219户,贫困率超过40%,交通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首个"拦路虎"。
从关岭自治县驱车前往田坝村,一路上虽然山路陡峭,但路况还算好,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走进村里,刚刚修好并拆除木板的"组组通"公路映入眼帘。到村后不久,就遇到去镇上卖完猪仔回来的村民付直玉,"组组通"公路修到了他的家门口。今天他去镇上卖了三只猪仔,卖了1000多元,开心的心情溢于言表。"现在路修好真的太方便了,自家的东西很容易就可以拿去镇上卖,既方便又节约时间,而且更安全。以前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太造孽得很",付直玉感慨地向记者介绍说。
除了出行方便,对于村民来说,交通改善另一个直接的感受就是运输成本降低了,收入增加了。"路修好最大的好处就是一头猪可以多卖好几百元,过去我们卖猪,1000元就要被掐掉300元的运费,就是因为道路条件差,运输成本太高",村民付直荣说。
说到交通,驻村干部也感受颇深。"以前,路面坑坑洼洼,运输生产物资极为不便,而且路况不好,危险系数高;一到下雨又泥泞不堪,连摩托车都走不了,走访村民甚至要靠步行",市交通运输局驻田坝村干部秦瑞钦回忆到。
如今,田坝村彻底告别过去的烂泥路,"组组通"公路修到了村民家门口。2017年8月,我市发起"组组通"公路建设三年大决战,并于2018年年底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硬化路"组组通",田坝村就是受益村寨之一。路修好后,全村上下都在谋划今后的发展,全村脱贫致富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据了解,近年来村里种植火龙果800多亩,400多亩已经挂果,去年产值超过100万元,其余400余亩即将挂果;村里还计划发展花椒、龙眼、桃子等经济作物。"路修好了,我们计划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土地上扩种火龙果,预计种植面积增加到1500亩;因地制宜地种植花椒,计划种植面积1200亩。交通的改善,让我们发展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田坝村村支部书记赵专表示。
村民付直荣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他开心地带领记者参观他的花椒种植基地,几年前他和弟弟承包了附近的30多亩荒山种植花椒,经过多年努力,今年花椒就可以挂果。记者看到,在一眼望去全是石头的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花椒树长得郁郁青青,还可以闻到阵阵花椒清香。"在花椒树下我还套种了中药材,现在交通条件好了,还打算加大套种面积,并增加李子等其他水果的种植计划。今年仅花椒一项,预计将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付直荣说。
“‘要想富,先修路’,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田坝村各项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通过发展产业有效带动全村219户贫困户1191名贫困人口增加收入。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一定可以如期脱贫”,村支部书记赵专信心满满地说。(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