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早争朝夕 奋力拼搏开门红   

2019-02-14 00:00:00    来源:        

  编前语: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节长假刚过,我市各县区许多企业已经迅速复工复产,工人们已从节日氛围中走出来,车间内机器高速运转,员工投入到正常生产中,开足马力赶制订单,紧盯市场抓进度、拼实力,争创首季开门红。

  西秀:规模以上企业节后复工复产

  2月13日,记者从西秀区有关部门获悉,节后上班第三天,西秀区规模以上企业节后有序复工复产,复产企业超过30家,其中,西秀产业园区10余家企业已复工复产。

  贵州安顺油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月初七(2月11日)全面复工复产,压榨、包装等所有生产线全部运转,为冲刺今年第一季度开门红开足马力。公司董事长汪长青介绍,去年以来,公司经过升级改革已成为贵州省内相对比较成熟的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油脂生产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春节期间最多一天销售菜籽油120多吨,取得了今年产品销售的开门红。

  去年,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该公司已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油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了产品质量,能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健康的好油。

  当天正式复工复产的安顺市英泰奇科技有限公司手机成品组装生产线上,数十名工人正精神抖擞投入手机生产中。该公司现有2个生产厂区,6条手机成品生产线、4条SMT贴片生产线、4条包装线,手机、手机贴片等智能产品主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去年公司生产总值约3亿元,创税500多万元。“今年我们的订单逐步增多,现在仅接到的手机订单就有60多万台,工人们年前年后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今年我们还将新增一条SMT贴片生产线,以满足生产需求。”公司生产厂长张小意说。

  根据市商务局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春节生产及节后复工复产时间情况汇总显示,西秀区春节期间正常生产企业8家,截至2月11日,已有28家企业复产,开工率22.2%,正月十六(2月20日)将迎来企业复工复产高潮,到2月28日,该区所有企业全面复工复产。

  平坝:园区企业陆续开工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过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园区内,各家企业已经陆续开工,纷纷为实现节后开门红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2月12日,记者来到位于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的贵州固达电缆有限公司,一大早,工人们陆续走进会议室,参加公司举办的安全生产培训会。

  贵州固达电缆有限公司致力于35KV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架空电缆、架空绞线、橡套电缆、通信电缆的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与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城市建设和电子行业配套等领域。固根本,达未来,为传承卓越品质,创建百年固达,开工第一天,固达公司首先举行安全培训班,为一年的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在贵州精一电力线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精一”的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身穿统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安全有序的从事着各个工序的生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春节过后,公司正在抢抓当前与贵州电网合作的有利时机,开足马力赶订单,打算在新的一年里大展拳脚。

  贵州精一在2018年里,从2014年正式投产时的2条生产线,扩展到5条生产线,提高了销售业绩。2019年,公司为承接去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实现新一年的目标,正月初六工人就已全部到位。对于工人来说,虽没能好好享受春节长假,但是提前到岗为公司实现开门红,每一个员工都很愿意为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安顺高新区夏云工业园园区内各家企业已经陆续开工。为保证节后各企业顺利投工投产,夏云工业园管理处将联合夏云镇政府和各家企业一起,在夏云镇举行招聘会,解决企业节后用工难问题。

  镇宁:全员在岗生产忙

  春节,当人们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氛围里时,坐落于镇宁自治县丁旗镇的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却机器轰鸣,生产繁忙。全厂1110多名工人四班三倒,平均每天达到400多人同时上工。碳化控制室内,显示屏上24小时不间断显示着各车间生产情况,生产线上的几十台大型机器飞速旋转。

  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九,记者走进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穿过绿树环绕的厂区道路,来到了公司的核心生产区——碳化车间。宽大的厂房内,一排排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呈现的是一个现代化的生产场景。走进车间隔壁的碳化控制室,一块标着“贵州红星发展欢迎您”的显示大屏上,清晰地显示着各车间的生产情况。两名操作员眼睛紧盯着监控大屏,不时地在记录本上记录着数据的变化。

  公司工会副主席皮永贵向记者介绍:“这里是我们的碳化控制室,各种生产设备只要其中任何一项出现异常,都会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全天24小时监控,通过监控观察数据的变化,进行生产方面的调整和制定设备的检修方案。”

  “由于我们是化工企业,全厂一条线生产,停、开工会带来巨大的生产成本,所以我们全年不停工。”公司党委委员、成品车间主任李鸣鹏向记者介绍,为了保证公司厂区正常生产,公司实行四班三倒工作机制,达到了每天400多人同时上工。

  目前,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所属的钡、锶、锰盐3家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仅镇宁工厂就拥有年产22万吨碳酸钡、2.5万吨硫磺、2万吨硫脲、2万吨高纯氯化钡、2万吨精细硫酸钡、2万吨硫酸钡副产、1万吨硫化钠以及利用中低品位锰矿和含硫烟气生产的9.4万吨高纯锰系材料等生产能力,总资产达18亿元。

  近年来,在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贵州红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创出钡、锶、锰结合工艺和低成本杂质分离技术,以此为基础陆续在钡基新材料、汽车动力电池专用锰系基础材料、烟气脱硫等三个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由规模型、资源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蜕变”,发展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大规模钡、锶、锰系列产品的上市公司。

  紫云:复工复产冲刺开门红

  2月13日,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猫营镇工业园,园区内西南水泥厂、小微石材加工园、亚洲鞋业城等企业从2月11日起,已经陆续恢复生产。

  记者走进西南水泥厂,车间内,有的工人在检修机械设备,有的工人在打扫车间卫生;在小微石材加工园,石材加工园内机械轰鸣,不少切割石料的机械正常运转,工人们打磨石料、搬运石料、操控机械等,一片忙碌景象。

  “小微石材加工园共有石材加工企业74家,加工工人500多人,他们大多是猫营镇本地村民。”紫云猫营工业园区党政办主任陈佳兵说,小微石材加工企业的集中生产,不仅有利于猫营工业园区石材产业的发展,还为本地村民创造了很好的创业就业环境。

  记者随后来到亚洲鞋业城,“车间机器和流水线已经调试好了,目前,车间已有2条流水线开始生产。”佳宏鞋业公司负责人梁开军说,这几天,他们一边招聘工人,一边陆续投入加工生产。

  “为让园区企业早日复工复产,我们提前做好宣传工作,积极配合企业招聘工作,确保园区企业用工得到保障,确保企业用电、用水需求。”猫营工业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伍松说,目前,园区有一半企业复工,复工工人达600人。元宵节后,园区所有企业将恢复正常生产,争取获得开门红。(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责任编辑:陈婷)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