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安居梦 暖百姓心——镇宁县心系民生住房保障圆了贫困群众安居梦

2019-03-14 00:00:00    来源:        

  路通了,屋亮了,环境也美了……镇宁自治县马厂镇吴关村这个偏远的贫穷村,因为扶贫攻坚,发生了喜人变化,通组路笔直宽阔,农民危房得到改建,村里易地扶贫搬迁户“拎包”入住喜迁新居……

  “安居乐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人人有房住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宁自治县始终坚持把贫困群众住房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采取农村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危房户、无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1.png

  危房改造改出“新天地”

  3月12日,镇宁马厂镇吴关村村民龙兴学站在自家新居里,仍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以前,一家老小挤在矮小的土坯木架房里,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现在,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生活变了个样!”

  龙兴学是马厂镇吴关村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直以来,一家三口一直生活在破旧的石木结构房内。2018年3月,经村镇县三级核定,龙兴学家申请到了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最终评定为D级危房,旧屋整体拆除后重建一栋约80平方米的新房。2018年11月底,他家住进了客厅、卧室、厨房等一应俱全、干净整洁的新房。

  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是脱贫摘帽的硬性指标之一。据了解,2018年来,马厂镇坚持将危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程、乡村振兴的先导工程来抓,加大危房改造工作力度,积极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采取入户宣讲、思想动员;夯实责任、加强监管;投入资金,送暖帮困等方式,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确保这项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和龙兴学一样,在镇宁自治县,仅马厂镇就有503户村民依托危旧房改造,正式告别 “蜗居”,迎来崭新生活:青瓦白墙的新房,错落掩映在群山之间,平直的水泥路面,清澈甘甜的自来水……老乡们的日子正一天天红火起来。

  马厂镇贫困群众安居新房只是镇宁自治县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镇宁自治县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工作,落实住房保障政策,重点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年度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00户、透风漏雨老旧住房专项整治6599户,确保脱贫群众户户有安全住房。

  啃下易地搬迁“硬骨头”

  在镇宁自治县谐美社区景宁小区,一大早,搬迁户张艳和丈夫就开始忙活早餐,准备各自一天的上班工作。

  张艳说,自己和丈夫在浙江漂泊10多年,2016年孩子读大学了,才回到家乡。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在她的记忆里,家乡长期以来被贴上贫穷、落后的标签。为摆脱贫困,张艳和无数青壮年一样,奔走他乡,谋求出路。

  “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刚过去的春节,全家在新房里度过,全家老小别提多高兴啦!”现在,赶上好政策,张艳一家不仅从20多平方米的石板房搬进了100平的大房子,经过乡镇推荐,顺利进入社区党支部工作,每月有1900元收入;丈夫也在镇宁石材城找到工作,每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

  31岁的傅启辉从革利乡棉花冲村搬来,过去,一家6口人就挤在约6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阴暗潮湿。如今,他们一家人搬进120平方米的新楼房里。他说:“新家干净又宽敞,小区环境好,我们住得舒服。”

  受益者又何止张艳和傅启辉,因为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实施,镇宁不少贫困群众圆了“安居梦”,开启了舒适的新生活。

  据了解,景宁小区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188户4810人,搬迁对象覆盖全县13个乡(镇、街道)。

  易地扶贫搬迁,事关贫困群众的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也是镇宁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硬仗”。近年来,镇宁自治县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相结合的原则,按照“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基础优先、稳定发展”的思路,认真申报和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将境内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自然村寨优先进行整体搬迁集中建点安置,从根本上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有力后续保障。

  据统计,2016-2018年,镇宁自治县实施易地搬迁2229户9554人,其中建档立卡2121户9076人,贫困人口占比95.00%,搬迁深度贫困村人口1192户5286人,占总搬迁规模的53.65%,实现应搬尽搬。

  打造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

  春日的周末,走进镇宁自治县千年布依古寨高荡村,穿过古朴庄严的寨门,蜿蜒的栈道串联着交相辉映的古老村庄,灰白色的石板房错落有致,红黄相间的花零星点缀,石拱寨门、古井、古石碑、古堡等古寨元素保存完整,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带着相机,穿梭在古村之间,在大山深处体验布依族独特的民族文化。

  贫穷落后的少数民族古村如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升级打造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高荡村首先从村庄外观环境整治方面入手。

  据了解,近年来,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依托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镇宁自治县以原生态的理念大力改善高荡村村民聚居区的道路、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条件,突出布依族历史文化建筑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在不破坏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完善内部居住环境,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整治和改造,拓宽、维修了村道、巷道,修建了民族文化广场。

  除此之外,高荡村还开展了“文明创建行动”,加大对柴草乱堆、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的整治力度,建设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行为美的美丽乡村。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既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除了环境整治,高荡村还注重培育乡风文明及改善农民精神面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记者走在高荡村古村落内,除了石拱寨门、古井、古石碑、古堡等古寨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栏或宣传小标语等元素也随处可见。

  据了解,近年来,高荡村积极组织开展“文明村寨”、“平安村寨”、“诚信农民”、“星级文明户”等各类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村民自治章程》,推选“四会”组织,倡导新风良俗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

  高荡村的美丽乡村升级只是镇宁自治县打造农村幸福人居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镇宁自治县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根主线,以“人的美丽乡村”和“物的美丽乡村”为着眼点,全面推进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整治规划覆盖全县194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覆盖15个市级示范村(其中有3个是2018年新增的市级示范村)、14个县级示范村,推进2016年民族自治县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5个示范点、2017年覆盖工程88个项目点、2018年覆盖工程34个项目点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阵地。(安顺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文 杨允平/图)


(责任编辑:陈婷)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