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决战脱贫攻坚 全面同步小康

2019-03-18 00:00:00    来源:        

  普定县行政辖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辖6镇3乡3街道、162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512822人。

朵贝茶种植基地.jpg

  2018年,普定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4.89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196元,同比增长10.3%。

  2014年以来,全县共脱贫29439户114154人,现有贫困人口2692户7447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09%下降到2018年末的1.66%。

  围绕“四个聚焦”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普定县始终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围绕“四个聚焦”,举全县之力,采取超常规举措,整合一切资源,尽锐出战,齐心协力、集中火力、精准发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聚焦靶向精准,摸清贫困底数。打赢脱贫攻坚战,信息精准是基础。普定县把脱贫攻坚数据信息核查作为夯实基础、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切实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开对“药方子”,拔掉“穷根子”。一是精准排查。普定县将精准排查贫困户、严把贫困人口准入关,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组织全县干部进村入户,对所有农村户籍人口开展全面核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是精准识别。在排查的基础上,按照贫困户认定标准,锁定应该纳入的贫困对象,由村、乡、县逐级进行比对、研判,层层审核把关确定,按程序纳入,确保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共识别出贫困人口32131户121601人。三是精准录入。对识别出的贫困户,由各乡镇(街道)业务人员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进行录入,做到系统信息与贫困户实际情况相符,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动态更新,确保信息精准。

  聚焦合力攻坚,压实帮扶责任。打赢脱贫攻坚战,压实责任是关键。普定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紧紧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上,以实的措施、严的责任、硬的作风推动责任落实,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健全指挥督战体系。明确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脱贫攻坚“双指挥长”,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指挥部、指挥所、作战队,选派1372人组建162个村级脱贫攻坚作战队,形成战斗队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由32名县级领导组成12个工作落实推进组,全面督战乡镇(街道)指挥所、作战队、结对帮扶干部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成立由县人大、县政协主要领导分别任组长的县级督导组,切实加强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督战体系。二是完善考核考评机制。出台《普定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考核奖惩办法》《普定县脱贫攻坚问责办法(试行)》等文件,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奖惩、问责等机制。把工作落实推进组、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作战队、结对帮扶干部的工作纳入考核考评范畴,考核考评结果与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挂钩,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把全县16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县领导联系包保脱贫攻坚工作范围(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包保1-2个深度贫困村),将脱贫攻坚工作完成情况与年度目标考核相结合,实行县领导、作战队员、结对帮扶干部、村支两委责任一体化。坚决压实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推进组县级领导的领导责任,乡镇(街道)的主体责任,县直部门(单位)的包保责任,第一书记、作战队、结对帮扶干部的直接责任,行业主管部门的牵头责任“五个责任”。组建由县纪委、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督查组、追责问责组,实时开展督查考核和追责问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四是凝聚各方帮扶力量。在对口帮扶城市崂山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航空工业集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干部交流挂职、劳务协作、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合作,定南街道、穿洞街道、黄桶街道、马官镇、化处镇分别与崂山区的北宅街道、金家岭街道、中韩街道、王哥庄街道、沙子口街道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青岛市和崂山区共投入帮扶资金7293.22万元,航空工业集团共投入帮扶资金552万元,支持该县脱贫攻坚工作。

  聚焦扶贫成效,强化多措并举。打赢脱贫攻坚战,措施精准是抓手。普定县把多措并举作为助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渠道,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对贫困户进行帮扶,切实解决“怎样扶”的问题。

美丽乡村  普定县定南街道 地坝村 骆鹏飞摄影.jpg

  着力抓好产业扶持。推进种植产业全覆盖。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践行“五步工作法”,围绕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就业、人人有收入的目标,发展韭黄10万亩、茶叶11.2万亩和大力推进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累计覆盖贫困户1.74万户5.8万人。推进退耕还林全覆盖。将25度以上坡耕地、15度至25度重要水源地、严重石漠化区域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的退耕还林任务,其中,种植经果林18.8万亩,覆盖贫困户7002户15671人。聘请779名贫困群众作为当地生态护林员,实现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推进养殖产业全覆盖。依托县养殖专班,实施以村级公司为主的肉兔养殖,目前,已出栏肉兔160余万只。鼓励和扶持贫困户发展养兔、养鸡、养猪、养牛等产业,累计覆盖贫困户1.33万户4.01万人。

  着力抓好民生改善。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按照省委“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的原则和30户以上村民组每组至少通一条水泥硬化路的要求,投入资金7.9亿元,实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油化)939.8公里,实现通组道路全覆盖;投入4334.61万元,实施庭院硬化95.19万平方米,覆盖贫困户31943户;投入1.15亿元,实施连户路233万平方米,覆盖99646户363419人;投入2922.24万元对281个村民组安装路灯11115盏;投入1.8亿元,改善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全面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光纤宽带、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全县共搬迁安置3248户14396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其中县城搬迁安置人口2321户10520人,占搬迁总人口数的73.1%,提前完成“十三五”时期的搬迁任务。普定县已将工作转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上来,抓好抓实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基层党建体系等后续工作,全面解决了一户一人就业问题,让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全力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抓好教育资助,落实普通高中、中职“两助三免(补)”、普通高校(含高职、专科)“两助一免(补)”54931人次,资助资金6783.34万元;投入1.69亿元,落实学生营养改善计划487898人次,全面落实教育保障各项政策,确保贫困户子女能上学、上好学。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合率、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服务率达100%;新建、改扩建村卫生计生室162个,累计享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22222人次,保障金额2134.98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对323人七类13种大病患者进行免费救治。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619户、老旧住房整治1391户,全面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力做好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加强两项制度衔接,及时将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对象纳入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纳入民政保障共9067户19715人,未脱贫人口中,纳入民政保障共1990户4395人。完善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实现所有乡镇都有敬老院。对全县残疾人开展培训,为残疾人创造了充分的创业就业条件。

  着力抓好项目建设、强化项目管理。出台《关于推行“五民”工作机制促进全县扶贫项目建设的工作方案》,建立项目申报“民议”、项目实施“民决”、资金使用“民管”、项目监管“民督”、项目成效“民评”工作机制。让广大群众充分参与项目谋划、项目实施、项目验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强化公告公示。出台《普定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和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范了扶贫项目建设程序,在公示对象上、公示时间上、公示方式上、公示内容上做到“四个全面”公告公示。2017年10月,全国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和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专题研讨会在普定召开,该县扶贫项目管理工作得到与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强化资金整合。成立统筹整合使用涉农专项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普定县统筹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涉农资金归类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作安全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以来,共投入各类财政资金80余亿元。2017年,该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在全省评审中排名第1位;2018年,《普定县创新资金筹措推动农村产业革命的做法和成效》被省委办公厅《工作情况交流》采用,获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着力抓好金融扶贫。有效整合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扶贫资源,建立了特惠金融精准扶贫机制。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特惠贷”资金11557笔5.1亿元。

莲藕种植基地.jpg

  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宁愿苦干、不远苦熬”的观念,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思想,实现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不断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凝聚脱贫攻坚正能量。积极鼓励贫困户创业、帮助就业,2014年以来,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1628人,多渠道帮助就业21714人,实现创业就业脱贫一批。

  聚焦脱贫质量,稳步精准退出。打赢脱贫攻坚战,精准退出是目的。普定县把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退出的标准,严格退出程序,切实解决好“怎么退”的问题。一是严把排查关。对各年度拟退出贫困户,普定县都按照标准和要求,全面开展精准退出排查,结合贫困户产业扶持、利益联结、土地流转、务工等实际情况,进行逐村、逐户、逐人核实。对已退出贫困户,扎实开展遍访和“回头看”,加强动态管理。二是严把质量关。以户为单位,严格贫困人口退出机制和程序,按照村民小组提名、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摸底核实、民主评议、拟脱贫户认可、公示公告、脱贫销号的程序规范操作,既不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全面杜绝了“假脱贫”“被脱贫”的现象,实现精准退出“零误差”,确保脱贫退出质量。三是严把满意关。普定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根据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帮实扶,让贫困户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实现稳定脱贫,对脱贫退出真心接受。同时,加大“脱贫不脱政策”的宣传力度,消除贫困户的后顾之忧,真正让贫困户对脱贫退出内心认可、满意。

  扶贫工作中的“生动实践”

  “村级公司”助推农村加快发展。近年来,普定县以消除“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同步小康为目标,研究出台《关于成立村级产业公司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在全县175个村(居)成立村级公司,整合资金1.75亿元,为每个村级公司分别注入100万元资金发展产业,走出一条集体经济有实体、脱贫致富有路子、农村发展有后劲的新路。《普定县创新“一村一企”路径助推农村加快发展》获2017年度贵州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被《贵州改革情况交流》采用,“一村一公司”做法得到省市领导认可,写入市委文件,并在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进行复制推广。

  “韭黄产业”助推群众增收致富。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普定县立足独特的资源优势,选准韭黄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发展韭黄10万亩,下好韭黄选择“先手棋”、打好韭黄种植“关键仗”、闯好韭黄销售“大市场”、谋好韭黄富民“小康路”,走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新路。今年省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孙志刚在谈到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说:“我们有几个品种在全国那是响当当的。韭黄进上海进浙江,那是无敌手”;2月2日,孙志刚书记又通过卫星连线化处镇党委书记、村民进行视频交流韭黄产业发展情况,并多次为普定10万亩韭黄“点赞”;2月19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脱贫攻坚——来自一线的报道”栏目,连线直播普定县韭黄产业,并进行专门报道。

3333.jpg

  “五民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近年来,普定县紧紧围绕“民主决策定村级事务、科学发展促民生改善、平安稳定保后发赶超、和谐幸福创同步小康”的总体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全县各村全面推行“村事民议、村务民决、村财民管、村廉民督、村干民评”的“五民”工作机制,有效提高了村级事务管理透明度,保障了基层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2015年,“五民”工作机制被列入全国第一批30个改革案例和全省第一批20个改革案例,2018年,被民政部评选为城乡社区民主协商示范经验。

  “五股模式”探索利益联结机制。在全国上下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兴伟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万企帮万村”的要求,把资本、人力投入到普定县穿洞街道秀水村建设中来,结合生态优势谋发展,围绕精准扶贫做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人头股、土地股、笑益股、孝亲股、发展股“五股”模式,成为党政推动、企业反哺、村民共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秀水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成功入选“2016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之“现代新村”。

  “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精准。对已完成搬迁入住的贫困户,重点加强后续扶持和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采取“三个提前,三个同步、三个持续”有效措施,不断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拓宽就业门路,全面实现一户一人就业,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地生产生活环境,稳定生活,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致富过渡。该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直位于全省前列。(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顾宇)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