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宫镇:炭窑小学“杀出”两匹“科技黑马”

2019-05-08 00:00:00    来源:        

  5月8日,走过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一行来到了黄果树旅游区龙宫镇炭窑小学。在学校的红领巾科技创新社团,记者看到两个皮肤黝黑,一脸稚气的少年在调试机器人,一旁年轻的女老师正在指导。

  “今年 2月2日,接到安顺市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开展‘安顺市2019年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通知。’当时懵了,我们的学生连什么是编程都不知道,设备什么的也没有,不知道怎么办,有人说咱们放弃吧,我一拍脑袋,不行,得让学生们出去见见世面。”炭窑小学校长吴奎说。

  于是,吴奎和学校领导班子顶住压力从学校仅有的6万元经费里拿出了1万元作为这次参赛的活动资金,又腾出一间活动室作为学生们的训练场地。看到学校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尽管是“临危受命”,张维家老师也接受了“指导老师”这个职务。

  “不仅学生不懂,我也不懂,为了这个我特意上网查询,利用课余时间,周末等到市里有参赛经验的学校学习,向前辈们讨教经验,一点一滴的学习编程。”张维家说。

2e567a02-8885-4d22-8be8-c7d15e063f4c_IMAGE_4.png

  对编程有了一定了解后,张维家在学校282名学生里挑选出了邓飞海,王天运等4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此次活动的参赛选手。其中邓飞海、王天运是主力选手,另外两名学生作为替补队员。

  “之前只是在电视上看见过机器人,突然说让我参加机器人比赛感觉像是老师和我开玩笑,我连笔记本都没见过,更别提什么是编程。在张老师的指导下,经过几天的集训,就去参加市里面的比赛了。”11岁的邓飞海说。

  虽然学习时间短,但是凭借出色的应对能力,3月15日经过两轮比赛,邓飞海,王天运取得我市教育机器人工程挑战赛项目第三名,并取得参加省赛资格。尝到“甜头”的邓飞海、王天运对编程学习更加有兴趣了,师生三人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学习,推演、模拟。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了,4月25日,准备参赛的张维家接到家里的父亲病重的消息,张父肝癌晚期住进了医院,靠着氧气的维持,张父让张维家安心带着孩子们去比赛,不要辜负了大家的期望。

2e567a02-8885-4d22-8be8-c7d15e063f4c_IMAGE_0.png

  4月26日,师生一行人参加了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第十二届“贵青杯”“贵州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这也是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贵州省的选拔赛。此次比赛选手来自全省11个市(州)县。290支参赛队共900余名教练及学生,涵盖小、初、高七个项目。 邓飞海、王天运,参加的是教育机器人工程挑战赛(小学组)。按照比赛要求,参赛选手有一个半小时的封闭编程调试时间,比赛时分为上下两层同时由两名学生操控两台机器人,在150秒内完成场地内的任务,比赛分为两场及一个附加赛,取三场的总分。顶住重重压力,最终,两个少年从19支队伍中以530分的好成绩脱颖而出。取得本项目第一名,并获得此项目代表贵州省参加第十九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资格。

  “指导老师是不能进入比赛内场的,我只能是从窗户往里瞅,等待的时候很紧张,不一会儿,两个小家伙悄悄溜出来说,老师我们第一名诶,当时我们三个抱在一起,我们竟然夺冠了。想都想不到,因为我们没有设备,所以附加赛无法参加,相当于别人拿三场的总分来和我们两场的总分比,但是我们竟然还得了冠军。”张维家激动的说。

2e567a02-8885-4d22-8be8-c7d15e063f4c_IMAGE_12.png

  科技社团内,设备很少。因为比赛的整套设备要3万多元,学校无法承担。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关心下,为了应急,先从市科协借了一套用于比赛的模拟场地和机器人等工具。老师们也贡献出自己的电脑供孩子们学编程,几个老师共同垫资先参加了全省的比赛。即将参加的全国比赛,尽管这支参赛队伍还没有参加附加赛的机器人及模拟场地等比赛设备,但是他们还是斗志昂扬,状态良好。

  “尽管我们是农村孩子,没有见过那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我们两个会继续努力,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全国的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王天运说。

  “虽然现在情况困难,但是我们会戮力同心,积极协调上级部门争取得到帮助,尽快帮孩子们准备好附加赛要用的比赛设备,让他们能完整的完成比赛。以后我们将在全校3年级以上开展编程教学活动,让科技帮助孩子们提高动手能力,拓展思维。让科技成为学生成人、成材的‘新引擎’。”吴奎说。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维家老师本想说点什么,只是话音未落,手机便响起,电话那头传来张父快不行了,张维家噙着泪水,红着眼圈奔跑着想去见父亲最后一眼。遗憾的是,张父弥留之际并未等到独生女儿的到来便撒手人寰。(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

(责任编辑:顾宇)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