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是贵州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安顺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人大、市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部署,始终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了“抓法治保障,促依法治贫;抓监督推动,促脱贫增效;抓代表履职,促帮扶聚力;抓领导带头,促示范引领;抓组织领导,促工作落实”的“五抓五促”举措,组织全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履职尽责,精准发力,为确保全市2020年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而不懈努力,以实际行动发好“人大声音”、讲好“人大故事”、贡献“人大力量”,在推动脱贫攻坚中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市人大供图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重点围绕脱贫攻坚法律法规实施开展执法检查,共组织开展《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18次,就扶贫领域、贫困地区、重点单位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调研12次,及时发现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强、质量高的审议意见180条,经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处理,审议意见得到较好落实,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监督效果。同时,市人大和三个自治县人大围绕脱贫攻坚的盲区和脱贫攻坚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权,聚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集体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立良法,立管用之法。比如,关岭县人大积极开展我市第一部扶贫产业发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关岭牛保护和发展条例》制定工作,该条例出台后,将为我市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供重要法治引领和保障作用。紫云自治县结合修改县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突出事关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保障、就业创业扶持等方面内容,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对脱贫攻坚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市人大供图
发挥监督推动作用
依法监督,是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重要形式。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履职不缺位,尽职不越位,积极行使监督权,当好行权履职“监督员”。
监督是人大的法定职责,也是“五抓五促”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围绕中心真监督、突出重点真支持、依法行权真碰硬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助推脱贫攻坚作为人大依法履职的重中之重。紧盯打赢“四场硬仗”,抓好“五个专项治理”,落实“六大举措”,强化“五项支撑保障”等重点工作展开监督,听取审议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报告79个,开展专题询问10次,满意度测评40次,组织脱贫攻坚专项调研86项,汇总形成审议意见和工作建议548条,其中得到较好落实410条,推动了政府部门加大对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社会托底扶贫等方面工作的投入和工作力度,促使一批事关全局、事关民生的重大项目得到较好实施、重大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在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监督实效上,各级人大探索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比如,普定县人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代表视察+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方式,使查找的问题更加精准,作出的分析更加深入,提出的建议更加可行,提升了人大脱贫攻坚工作效能。镇宁县人大针对脱贫攻坚监督工作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发出审议意见书交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限期整改落实,推动问题得以真正解决,意见得以真正落实。
发挥代表参与作用
全市各级人大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广泛引导代表通过多种方式投入脱贫攻坚,用实际行动帮助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据了解,我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贫困村寨、贫困家庭开展调查研究,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先后走访贫困群众8万余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107条,帮助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6595件,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各级人大代表切实扛起“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担当,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去年以来,全市5553名各级人大代表共结对帮扶贫困户13369户,发展扶贫产业1564个,协调资金35060万元;牵头或参与创办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1399个,带动贫困户10618户实现增收7466.13万元;春节期间慰问贫困对象9574户,发放慰问金221.97万元;全年共捐资捐物2494.4万元,解决就业31000人。在助力脱贫攻坚战场上不断涌现出人大代表的典型事迹。如,省、区、乡三级人大代表西秀区杨武乡党委书记周东兵与乡党委一班人探索“1168”治贫模式,推动整乡脱贫摘帽,获省、市表彰,在全省人大“脱贫攻坚,代表在行动”现场会上作经验发言;平坝区羊昌乡人大代表大陈寨村主任罗明光带领村民种植折耳根致富事迹获央视《经济信息联播》和《第一时间》宣传报道。
市人大供图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下基层、访民意、促脱贫,这是党员干部应尽之责。我市各级人大常委会领导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挂帮贫困乡、村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资金项目。人大机关干部深入扶贫联系点遍访贫困户,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在一线展现了人大干部良好的精神风貌。比如,关岭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陆发林牵头协调九仙洞天农旅融合扶贫项目工作,靠前指挥,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镇宁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罗昌华主动请缨,担任本寨镇脱贫攻坚指挥长,一次次深入本寨镇等调研精准扶贫工作,和大家一起共同商量找出路、挖穷根,协调项目资金,解决群众困难;其他副主任纷纷行动,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最根本的路径、最有效的抓手。平坝区人大代表、天龙镇高田村村委主任李祥与村支两委班子共同带领群众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股份制模式发展道路,以土地流转方式,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效益初现曙光,农民稳步增收的基础得到夯实。目前,该村扩大蔬菜种植达3200亩,每亩收益达4000余元,年产值达1280万元,参与蔬菜种植的农户,户均年增收9000元;生猪代养项目链接的79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3000元;林下养鸡项目链接的10户贫困户,户均年分红3000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共牵头帮扶46个贫困乡镇、110个贫困村,三级人大干部共结对帮扶4398户贫困户,先后协调争取帮扶项目896个,资金20607万元,带动12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25个贫困村出列,27763贫困人口脱贫。
发挥合力攻坚作用
人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各级人大高度重视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凡涉及脱贫攻坚工作重要议题重点工作的安排,均由常委会主要领导亲自过问、部署和推进;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都直接参与同级党政脱贫攻坚“工作专班”抓具体工作。坚持落实班子成员包片督战。据了解,全市39名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任贫困乡镇、深度贫困村“战区”指挥长、副指挥长,与乡镇党委政府一道齐心协力,统筹推进片区脱贫攻坚工作,共带动56389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奔小康。市、县在抓好本级人大脱贫攻坚的同时,切实加强对下级人大助力脱贫攻坚的督促和指导,做到县区、乡镇全覆盖。去年以来,全市共组建专项督查组54个,开展督促指导200余次,有力推动了人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的县区在此基础上还有一定的探索创新,比如,紫云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常规督查的基础上,还建立了帮扶研判机制,每月召开1次党组会分析研判工作,提升了工作的精细化和精准度。西秀区人大常委会党组继续深化和完善“五抓五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制度,持续落实“五抓五促”举措。(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陈婷婷)
(责任编辑: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