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硕果 代表来“取经”——全市各级人大发挥职能作用聚焦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观摩侧记   

2019-05-23 00:00:00    来源:        

  5月21日至22日,全市各级人大发挥职能作用聚焦脱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关岭自治县召开,来自我市的各级人大代表组成的观摩团来到关岭九仙洞天农旅融合项目点、花江镇板贵花椒改良基地、关岭牛保种场、断桥镇大理村皇竹草种植基地参观考察,考察人大代表在我市主战场之一的关岭如何履职,助力脱贫攻坚。观摩团成员在观摩中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寻找产业结构调整新亮点,交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新经验。

  农旅融合促发展

  “福地洞天胜景幽,神工鬼斧历千秋。”走进九仙洞天,溶洞、洞穴漂流、玻璃栈道等景点和旅游项目让人目不暇接,引得观摩团成员纷纷驻足观望、拍照留影。

  “九仙洞天规模很大,旅游项目和景点很不错,刚刚的玻璃栈道和洞穴漂流很有意思。”紫云自治县人大代表吴光琼说。

  “关岭通过九仙洞天旅游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同时解决就业问题,还带动当地产业发展。”镇宁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正利说,要把学习到的优秀经验带回去,立足人大代表工作职责,在参与当中督促,督促当中支持,支持当中发动群众,带动镇宁群众增收致富。

  关岭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陆发林牵头引进九仙洞天农旅融合扶贫项目,并靠前指挥,成立项目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累计召开推进会20次,现场办公会35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30余个,有效推动景区建设。项目建设以来,关岭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牵头整合全县各部门(单位)资金,用于土地征拨、道路修建、房屋征拆、场地平整、园林绿化、环境整治等,推动项目附属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总投资11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九仙洞天农旅融合扶贫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由“九仙洞天”“九仙洞漂”“洞天海啸”“亲子乐园”“九天瑶池”五大部分组成。九仙洞天洞道总长13公里,分上下5层,面积30余万平方米。今年3月底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前来参观的游客不计其数,仅“五一”期间,每天到景区的游客有近万人次,旅游收入预计突破150万元左右。

  特色养殖树品牌

  “你们平时用什么饲料养殖?你每天在保种场工作多长时间?这个项目有多大规模……”

  在关岭牛保种场,观摩团成员非常关切关岭牛产业的发展和农户的收入等情况,纷纷和现场的技术人员、工人和相关负责人交谈起来,详细了解情况。

  “关岭牛”生态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关岭牛”核心种牛场又称“关岭牛”保种场,由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建设,位于关岭上关镇福农村长冲坝子,是关岭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基地通过建设保种场,精选本地一定数量的优质能繁母牛集中饲养繁殖提纯复壮,以保护地方品种的优势基因资源,对保存关岭牛优良基因和促进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岭牛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罗茂特借助自己作为县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实地视察调研关岭牛,对关岭牛产业论证,确定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围绕种、养、加、销全过程,打造“关岭牛”一二三融合发展全产业链。

  “关岭牛”是国家级重点保护的78个地方畜禽品种之一,主要分布于北盘江流域19个县(区、市),总存栏120万头。

  作为中心产区,目前,关岭已建成500头规模的标准化育肥场、繁育场、种公牛站10个,养殖关岭牛、安格斯牛13000余头。

  生态种植惠民生

  阳光明媚,山风习习。观摩团来到关岭板贵乡坝山村。一路上,成片的花椒随处可见。

  “这次观摩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板贵的花椒,当地人大代表带领群众在石头缝中求财富,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难能可贵。”来自断桥镇市人大代表雷丰富了解了当地发展花椒背后的经历后,有感而发。

  花江镇板贵片区曾经山高坡陡,土层贫瘠,石漠化严重,有近四分之三的土地石漠化程度达到80%以上。敢向山地要产业,石头缝里种花椒。1992年以来,花江镇人大主席团发挥职能,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自力更生,在贫瘠的石山上搬石造地,植树保土,在坝山村、峡谷村等创造出一条适合板贵石漠化地区发展的产业——花椒。

  但随着花椒树龄逐渐老化,产量效益逐年降低,收益有所减少。为扭转不利局面,花江镇以木工、坝山、峡谷为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和花椒低产改良,重振花椒产业。

  在重振花椒产业过程中,花江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800万元,促进花椒产业基地水利、机耕道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余名基层人大代表示范带头种植,进一步提高花椒产业基地的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村民曾德胜种植了5亩花椒,在改良前收入不到一万元,2018年通过技术改良后,一年收入就达6万多元。

  在离花江镇近40分钟车程的断桥镇大理村,一株株皇竹草迎着热烈的阳光挺直身板,一片绿意葱茏。茂盛的草场里,几个农户正忙着收割,而一旁的余大叔一边忙着回答观摩团成员关切的询问,一边将收割好的草捆成团,以待机械处理。

  “我一天能收20吨左右,已经收了10多天了,目前市场需求旺,一吨可以卖到500元。”余大叔说。

  大理村围绕全县“关岭牛”主导产业做文章,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致富能人+农户(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种植牧草1228亩,通过多年努力,探索出“草—畜—沼”生态养殖模式,并迅速在全县得到推广,截至目前,全县累计种植牧草面积达6万亩。

  说到产业调整后百姓收益上的变化,从一开始就投入到探索“草—畜—沼”生态养殖模式的关岭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草地中心高级畜牧师郑仕琼最有感触。

  郑仕琼介绍:“种植皇竹草群众每亩收入能达3000元以上,产业调整亩产利润同比增加3000元至500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调整前2800元增长到调整后的9000余元。”

  “一个观摩点,就是一次生动的产业革命实践。这次观摩很有意义,通过现场观摩大家了解到兄弟县区产业发展的状况,看到当地群众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因地制宜谋发展产业的精神。”西秀区鸡场乡人大主席杨勇在观摩结束后说,要把这种敢闯敢拼,敢于创新的精神带回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西秀区2019年贫困人口清零的目标得以实现。(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婷)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