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不自来 用心处理更放心——望城坡水厂公众开放日活动见闻

2019-05-23 00:00:00    来源:        

​  5月23日,100多名群众走进“家门口”的望城坡水厂,近距离观看原水到自来水的完美蜕变,零距离了解“放心水”的生产全过程。




  伴着机器的轰鸣,望城坡水厂陆陆续续的迎来了近百位市民,在望城坡水厂厂长陈松的带领下,市民一行沿着厂区小路来到了反应沉淀池。在这里,大大小小分布着众多的池子,一池池“死水”零星的漂浮着絮状物质,稍显浑浊。


  “这水从哪里来的啊,怎么看起来脏兮兮的?”参观队伍里有人提出了疑问。


  陈松立即解释到“这水来自普定县梭筛水库,这叫原水,现在是雨季,原水杂质较多,故而显得浑浊,到冬季原水又会稍显清澈些,但是这并不是大家的应用水,请看这边的配水井。”


  循声望去,井中取水磊不停的翻转着,水花四起。原水翻山越岭来到这配水井中,加入水处理剂,然后流入沉淀池中静候接下来的化学反应,在静谧中,沉淀池里絮状物泛起,泥沙沉淀,慢慢的流向出水区,进入下一个处理区。


  “你看这个水又比之前的水看起来干净了些,刚才还看起来脏兮兮的,怎么到这些池子就不一样了呢?”前来参观的刘露说。




  来到气水反冲洗滤池时,水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颜色”,较原水更显明净。这是一座采用单层均粒石英砂滤料的气水反冲洗洗滤池,分八格,钢筋砼结构,单格过滤池面积70.07m2,正常滤速为7.43m/h,滤池反冲洗周期T=24h,反冲洗时间12min,滤层深度1250mm。通过石英砂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水中悬浮颗粒被黏附截留,从而进一步去除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更加澄清。


  跟着陈松的脚步,参观的一行人来到了一间设备房,房屋中间赫然立着一大个名为安顺市中心城区供水二期工程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图的设备,绿灯亮起地方代表该阶段运行正常,一旁有3抬电脑联通,实时监控。


  望城坡水厂占地面积60余亩,始建于1987年,现有猫猫洞和普定梭筛水库两个水源点,设计供水规模为16万吨/日,主要负责我市两城区的供水。梭筛一期工程于1999年9月建成投产,设计供水规模为5万吨/日,取水水源为梭筛水库,取水扬程369米。梭筛二期工程于2013年12月建成投产,设计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取水水源为梭筛水库,取水扬程369米。


  顺着楼梯,来到消毒间,经过过滤后的原水浊度虽然进一步降低,但是还会残留细菌、病毒等物质,失去混浊物的保护或依附,液氯将在这里“大杀四方”。其实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而是消灭其中的致病微生物,起到保证饮用水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消毒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量的氯,以控制细菌繁殖、预防污染。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之间。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千淘万漉,经过层层处理,检测合格后,最终才成了千家万户的“自来水”。


  “今天参加这个活动,深刻感受到自来水不自来,是进过很多程序处理才变成了我们每天使用的水,同时也让我们感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一系列的水处理工艺才让这个水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那么有些用水是不需要达到这样的清洁度的,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循环用水,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前来参观的安顺绿色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海滨说。


  按照参观路线,部分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其他区域,现场的工作人员都耐心的为市民们一一答疑解惑。


  “通过这个活动我了解到了自来水的生产过程,认识到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我们都应该树立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守护者、贡献者。”前来参观的安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产业发展负责人岐斐说。


  亲眼见证了水由浊变清,但是水质如何,成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在众多市民的见证下,水质检测的人员为大家检测了水质,看到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现场的市民陈淑芬长舒一口气,说道:“以前我听说喝自来水会导致结石,还说自来水不卫生,今天全程看完,我很放心了,因为这个水是经过层层处理,杀菌消毒,符合饮用标准的,以后可以放心的饮用了”。(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


(责任编辑:陈婷)

责任编辑: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