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新兴业态——平坝区全面推进“春季攻势”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

2019-06-03 17:00:1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伍水清 冯毓彬

       六月,走进位于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的安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一期项目点,高科技喷灌设施整齐布局,甘蓝、白菜、豇豆等蔬菜铆足劲儿生长,几十个工人正在地里刨坑栽苗,进行新一轮蔬菜的种植,现场一片繁忙景象。

  “每天在蔬菜园区干活,一天务工收入100块钱,土地入股还有保底分红呢!”在种植现场,高田村村民谭子荣告诉记者,他家3亩地全部入股,现在两个老人都在基地上干活,一个月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

N1.jpg

  土地化零为整,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了土地效益,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像谭子荣在基地务工的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快步变成产业工人,过上了新生活。

  谭子荣的身份变化只是平坝区全面推进“春季攻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的一个缩影。今年开春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调整了产业结构,培育了新兴业态,激活了农业发展的新动能。

  优化农业结构促增收

  清理闲置的土地、割掉干枯的枝丫、挖坑、种苗、填土……平坝区白云镇金坪村一个个寂静的小山坡因为一群人的忙碌而热闹起来,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正带领村民正在为今年新种植金刺梨浇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片坡以前是一片荒山,前些年部分农民开垦种了些玉米。今年开春以来,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村支两委在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调整农业结构,组织流转了村里的940亩土地,发展金刺梨种植产业。

  “金刺梨经济价值高,既可以当水果卖,还可以加工成饮料、点心等,等长成规模后,还能带动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该村驻村干部邢德兴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金坪村受困于交通区位、地理环境的制约,一直以传统的水稻、玉米等种植模式为主,收入水平不高、村民生活贫苦,无奈之下,村中的大多数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出务工。

  如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种植金刺梨后,金坪村1200多名村民对好日子有新盼头。

  农民要致富,全靠产业带。在脱贫攻坚“春季攻势”中,平坝区在包括白云镇在内的所有乡镇均实施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据统计,2019年,全区调减玉米种植面积为3.82万亩。在玉米调减区域,计划调减替代种植为蔬菜、茶叶、中药材、经果林、牧草等作物。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调减了玉米种植,经济作物得到了大幅推广,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截止目前,平坝区已完成种植叶菜、大葱、辣椒、瓜果等特色蔬菜面积15.5万亩次,完成中药材新增种植0.3万亩,新植茶园0.16万亩,种植优质稻10万余亩。

  立足平坝特色创示范

  山地现代农业的出路到底在哪?向土地要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配套科学技术与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不二的选择。

  在“春季攻势”行动中,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平坝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建设项目紧锣密鼓地推进,通过土地整治、现代科技种植、规模化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立了良好示范,激活了农业发展新动能。

  5月30日,记者在安顺市(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一期项目点看到,互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正在为蔬菜浇水施肥,在水的滋润下,蔬菜呈现出绿油油一片。在另一边农技培训示范点,10余名农民围在一起,正认真地跟着农技师学习驾驶现代自动化农业耕种机器。

  “蔬菜示范区平均每天的用工量超过50人,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00元,今年预计将为村里带来2000万元左右的收入,入股村民均增收2万多元。”据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介绍说,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一期1475亩已全部建成投产,根据测算,一期项目建成后,年增产值将达到841.5万元,每年解决500余人就业。

  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建设只是该区立足平坝特色打造示范园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N2.jpg

  据了解,自平坝区接受国家第三方脱贫验收以来,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政策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格局,着力推进蔬菜、茶叶、中药材、经果林和优质稻五大产业的发展。截止目前,立足平坝特色的五大产业均已建成了示范基地,引领全区产业扶贫进程。

  培育新兴业态创新招

  发展农业产业,农产品不仅要产得出、产得好,还能卖得出去、卖上好价钱,农民才能得到真正实惠。“春季攻势”以来,平坝区抓住产销对接这个“牛鼻子”,培育新兴业态,打出接二连三的组合拳,不断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2018年年底,平坝区鼓楼街道向阳村的第一批葛根开始成熟。由于之前该村葛根的种植晚了一个月,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销售季节。大批的葛根上市,如何卖上个好价钱,成为葛根基地负责人刘华面临的新难题。

  “虽然广东方面的公司在村里种植葛根前就答应回收,但保底回收价1斤仅2元。”刘华认为,与其贱卖葛根鲜果让别人赚钱,还不如换种思路提高葛根的附加值。

  为此,在平坝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及鼓楼街道办党工委的协调帮助下,向阳村葛根产业基地的建设了加工厂房,目前,第一批加工生产机器也已经安装完毕,并开始投产。

  思路一变天地宽。“加工成葛根茶、葛根营养素,每斤鲜葛根价钱就变成了20元,甚至更高。”刘华告诉记者,鲜葛根加工成葛根系列产品后,一下子就打开了销售市场,附加值也比原来提高了10倍。

  在培育新业态促进产销对接过程中,平坝采取的“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得到有效推广,通过公司加工提升了级农产品的商品率,着力推广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其中成功培育了平坝区农产品交易市场、天成第六产业园、平坝天地合生态农业公司、昊禹米业、万佳合作社等一大批产销主体,有效拓展了产销市场,巩固了产销衔接。

  实体公司新业态的培育是平坝区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产销对接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产销对接工作机制探索中,平坝还积极开展电商销售链接,引导种养和经销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逐步形成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线下立体式产销对接体系,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冯毓彬)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