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来到黎阳航空小镇展览馆,一架着迷彩色的歼7战斗机真机矗立在广场的中心位置,微微倾斜的角度好似即将展翅翱翔。昔日的菜市场摇身一变,如今成了融合创新的文教基地。
1965年,伴随着火车的轰鸣,一大批建设者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携家带口,远离家乡都市来到了平坝县(现平坝区)菜花洞口,靠着信念肩扛手提,在荒山野岭中开疆拓土,建起了飞机发动机生产厂房,黎阳厂因此诞生,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以来,黎阳厂生产的飞机发动机,飞机配件等不仅被我国多种飞机机种所运用,还远销国内外。2016年,由于发展需要,黎阳厂离开平坝区搬迁至了贵阳高新工业园区,留下大片厂房,曾经热火朝天的航空工业基地一下子变成了沉睡的工业遗迹。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死亡,而它选择了前者。将时代记忆与城市发展相融合。
黎阳航空小镇项目的建设以航空产业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优惠政策为手段,充分利用黎阳厂搬迁留下的闲置资产,将老厂房升级改造,新建、扩建部分标准化产房,对相关企业进行“千企改造”,促进企业扩能改技,优化投资环境。整个项目规划面积5.37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27亿元。目前一期项目已建成使用,过去闲置的体育产、工人俱乐部、医院等设施,现在都“换装”变成了航空展览馆、群众文化中心、航空广场、三线文化主题餐厅、航空山体公园。褪去军工企业的“戎装”,换上肩负文教的“红妆”。黎阳航空小镇还被列入了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黎阳航空展览馆作为黎阳航空小镇的外宣窗口,自2017年10月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左手慢慢推油门,飞机速度提上去后,右手在拉方向舵,这时候飞机就开始起飞了。”工作人员耐心的向前来体验的游客介绍到。“虽然这只是模拟的操作,但是里面的所有的界面以及操作按钮和真实的C919飞机是一模一样的。”黎阳航空展览馆馆长刘艳向记者说道,这台C919模拟仓全国只有3台,以后展览馆里会放更多的飞行模拟器,让大家能了解更多的飞机知识。
黎阳航空展览馆建筑总面积6180平方米,建筑外观依照三线时期老厂房还原而建。展览馆以航空知识科普,三线文化体验,红色爱国教育为目的,采用情景体验互动的多种方式结合大量珍贵实物,宣扬航空报国的重要意义,带领观众切身感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同时展览馆也将作为平坝军民融合产业的展示窗口和招商平台投入使用。
“非常震撼,之前一直听说三线精神,但是并没有那么深的感触,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此行也打算能争取和展览馆合作,联合开展一些科学教育类的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航空知识,了解三线精神的传承意义。”贵州科教融合展示馆的黄啸老师说。
航空展览馆将科技与趣味相结合,寓教于乐,逼真的模拟机舱体验与VR高空跳伞体验让游客赞不绝口。小朋友还可以动手给自己喜欢的飞机模型涂上喜欢的颜色,然后点击起飞,就会在大屏幕上看见“自己的飞机”。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采用声、光、电和听、说、看等等相结合,充分调动参观者各种感觉器官,更深刻、更逼真、更直观的了解建厂初期的艰苦岁月,那种无私奉献,一腔爱国热情的“三线精神”。
“展览馆记录了黎阳厂建厂初期到今天的心路历程,这里记录的不仅是黎阳厂,更是我们这代人的记忆,是父辈给我们的精神传承,看到这些,内心倍受鼓舞。”黎阳厂退休职工周艳激动的说,三线精神就像一颗闪闪的红星指引着一代人一路前行,今天更是化身传帮带,让人多人踩着奋斗者的足迹,聆听那些奋斗者的声音,感受奋斗者的精神。“没事我们就几个人约起过来看看,一起缅怀那些艰苦的岁月,纪念那些用汗水浇灌的青春。”
“我们经常接到各个单位以及研学旅行团的参观请求。”刘艳说,立足于航空历史,将工业文化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是小镇发展的方向,而航空展览馆只是航空小镇打造科教、娱乐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中的一个点。
据介绍,黎阳航空小镇是一个集产业、城建、文化、旅游于一身的综合项目,着力打造宜业、宜居、宜商、宜游、宜乐的特色小镇。充分利用黎阳厂搬迁留下的优质资源,营造厚重的“三线文化”、军工文化、红色文化氛围,让城市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让居民拥有安居乐业的环境。
目前黎阳航空小镇的二期三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和招商中,二期主要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民用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基地,大力培育发展商用发动机、燃气轮机等产业。三期主要是依托“三线”建设遗留下的山洞、老厂房等开展“三线”文化旅游,围绕上世纪60年代建厂初期的山洞工厂、隐蔽车间、山洞职工宿舍等“三线”文化旧址,以及10万平方米的厂房,利用特定的历史背景,集合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以文化提升和改造,打造出一个鲜活的历史博物馆和文化展示区。(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