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载初心不改 苦干实干坚定前行——平坝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敢为善为能为”助力安顺高标准蔬菜园区建设记事

2019-06-17 19:27:5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范成荣 伍水清 冯毓彬

  6月15日,走进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高标准蔬菜基地,昔日的块状土地连成了片;村里平整土地时迁移的祖坟,在重新规划的公共墓地有了集中妥善安置;放眼望去,以高田村为核心的高标准蔬菜基地一期核心区培育的1475亩蔬菜长势正旺;30多名高田村职业农民顶着阳光,一边采收着成熟的甘蓝,一边将打包好的甘蓝一袋袋装车,准备运往沿海城市的蔬菜批发市场。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蔬菜喜迎丰收

  这一系列的变化与一个人的努力分不开,他就是高田村村支书朱高学。皮肤黝黑,干练,做事雷厉风行,担任村支书25年来,朱高学牢记使命,千方百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高标准蔬菜基地项目落地后,朱高学带领村支两委积极开展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短短30天时间,带领群众迁移212座坟,平整1475亩连片土地,建起高标准蔬菜基地,让村民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重抓发展机遇,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过去因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村民们家家垒地埂,平旷的土地上形成了无数的“三尖八角地”,加上以往农村“宽地土葬”的风俗,地里立下了众多坟头。这么些年,单家独户的土地经营既小又散,生产缺技术,销售无渠道,农民收入也没有保障。

朱高学(左一)带领村干部实地考察准备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前期工作.jpg

朱高学(左一)带领村干部实地考察准备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前期工作

  如何提高山区农民收入?向有限的土地要效益,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配套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带领群众释放土地潜能发展蔬菜产业,是朱高学多年来带领乡亲们一直在规划与探索的事情。

  去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指导下,规划建设以平坝区天龙镇为核心区的安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通过土地整治、现代科技种植、规模化经营打开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蔬菜示范核心区建在高田村,给该村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政策契机。

  说干就干,在动员百姓流转土地前,朱高学带领高田村村民到塘约村、大坝村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先进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成功模式,试着从思想观念上改变村民守着土地自己单干的传统做法。

  在正式流转土地时,全村党员干部纷纷带头让出自家的土地。“遇到难动员的农户,我至少要上门10次,人心都是肉长的,去的次数多了,村民的也就慢慢能够理解了。”遇到不配合的群众,朱高学则带领村支两委的干部主动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工作做通为止。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一角.jpg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一角

  让朱高学感到欣慰的是,面对这“硬骨头”,在高田村村支两委及全体村民的配合努力下,从今年2月10日起,短短的十多天时间,高田村首批1205块地挖掉了田坎,平掉9000多米地埂,整合成片1475亩。

  一心为民着想,为民谋利促发展,赢得了村民支持和配合

  虽然大部分土地平整了,让朱高学没想到的是更难啃的“骨头”还在后头,地里多年前立下的212个坟包,依旧竖立不动。

  为了确保蔬菜基地早日建成,朱高学选择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做给村民看。

  在村里召开迁坟动员大会的第二天,朱高学就找来了自己的宗亲族人,商量迁坟的事,做通族人的工作后,他在全村第一个带头把祖坟迁到了村里规划的公共墓地。

  “这个带头很管用,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朱高学告诉记者,有了好的开头,村干部与部分村里的老党员就纷纷跟着主动迁坟。

  账算清了,思想做通了,群众跟着党员干部们说干就干。从2月10日到3月15日,基地建设涉及到的高田村与合旺村900多户村民同心协力迁移了212座坟。

高田村辣椒丰收.jpg

高田村辣椒丰收

  “老支书在村里默默奉献了25个年头了,过去为村里通电、修路,如今又帮助贫困群众搬迁新房子,带领村民们发展产业,每一件事都是村里的实事,我们自然支持和配合。”谈起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成功迁移212座坟,平整1475亩连片土地,村民谭子荣表示,主要是老支书朱高学的默默奉献,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感染了大家。

  坚守初心,以百姓心为心,带领群众追逐幸福梦

  “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土地得以连片连块,让农业科技有了用武之地。为高田村农业产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坝区农机中心副主任高应刚告诉记者说,在朱高学的带领下,高田村土地整合后实现了机械规模化生产。

  6月15日,记者在高田村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看到,互联网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正在为蔬菜浇水施肥,1475亩蔬菜呈现出绿油油一片,几十名农户正在菜地里采收蔬菜。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一角1.jpg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一角

  “每天在蔬菜园区干活,一天务工收入100块钱,土地入股还有保底分红呢!”高田村村民谭子荣告诉记者,他家3亩地全部入股,现在两个老人都在基地上干活,一个月收入超过5000元以上。

  在朱高学的带领下,高田村土地“化零为整”,规模化的生产,释放了土地活力,提高了土地效益,作为农业发展的主体,在基地务工的农民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快步变成产业工人,过上了新生活。

  “蔬菜示范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要求,采取农户主体、合作社主推、公司主导的运作模式,农民是最终的获益者。”据天龙镇党委书记龙海斌介绍,基地里交通便利,农耕设施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提高了土地效益,农民不仅可以打工赚钱,还可以土地入股分红,农民增收渠道比起以前明显增多了。

4.jpg

平坝高田高标准蔬菜基地一角

  目前,全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开展,谈起自己的学习心得时,朱高学说:“让家乡人民腰包鼓起来,就是我的初心。25年来,我一直用实际行动在践行这份初心。如今,高田村依托村社一体合作社,以生猪养殖、大棚食用菌等8个产业,使高田村从贫困落后的空壳村蜕变成为村经济资产1200万、人均年收入8100元的富裕村,我们将会一以贯之,守初心,担使命,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名优秀的村支书能凝聚起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一个村发展好不好,关键在于村支书的组织力,一名优秀的村支书,要努力赢得村民的信任和认可。”在天龙镇党委书记龙海斌看来,朱高学是一名敢干事、快干事、能干事的优秀村支书,他作为高田村的“领头雁”,为群众默默坚守25年,在高田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伍水清 冯毓彬)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