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阅读丰润心灵,让阅读传承文明”,随着我市第十六届双阅读“阅生态 读万物”活动的启动,我市的"双阅读"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与发展。今年,我市着力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阅读之中,让“文人下乡、陪伴阅读"成为我市全民阅读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打造看得见的阅读,实现全民阅读,让阅读成为彰显我市文化品味的符号之一。

陪伴孩子阅读,是市妇幼保健院院感科护士杨维下班后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杨维的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医院忙了一天的工作后,最放松的时刻,就是在家里静静地陪着孩子阅读。
杨维说,有时间我们都会陪伴孩子阅读,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陪伴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提升。
每天一个小时的阅读陪伴,已经成为了杨维一家的好习惯,孩子在家长的感染下,不仅学会了主动阅读,学习成绩也提升不少。
“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要求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看书,每天看课外书,能增加见闻,提升成绩。”市八小学生李宗赋说。

随着我市“双阅读”活动的不断丰富,越来越多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形式多样的方式开展着全民阅读活动,阅读沙龙、诗会、读书会等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推动全民养成读书的文明习惯。

市图书馆作为我市的文化符号,近年来,开展了多场亲子阅读活动,为广大父母与孩子提供了阅读的乐园,为孩子筑建了阅读的阶梯。
“带我女儿来看一下,陶冶一下情操,让她增加阅读的兴趣”,很多带孩子前来看书的家长都这样认为,参加阅读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也能够让孩子学会大胆的表现自己。
我市“双阅读”以家庭和学校为单位展开,通过家长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共同读好书,以书为友,学会表达,以阅读来点燃生命之光。

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市老年大学教室里,几十名老年学员正齐声朗诵着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意气风发。
72岁的李家荣是这个班里年龄较大的学员,作为退休干部,他仍保持着学习的良好习惯,每周的诗词课,他从不缺席,这种学习的状态让他的“老同学”们备受鼓舞。
“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就要更加的努力,更加好好学习”。市老年大学诗词班学员李家荣说,并表示要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虽然是夕阳,但要有夕阳的精神,发挥夕阳的余热。
源自对诗歌的喜爱,刚刚退休的刘奇赶紧抓住进入老年大学学习的机会,把写诗、阅读当做精神食粮。

阅读不是孤独的,陪伴是我市阅读推进的主要方式,教师陪伴学生、家长陪伴孩子、文艺志愿者陪伴不同读者参与到城市阅读活动中。自2005年从第一幼儿园家长阅读沙龙启程到2019年,据不完全统计,15年的时间里,从家庭到学校再到社会,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以不同形式参与"双阅读"活动的人次从5万人次上升到165万人次。
为了让阅读活动能够在全市的各个角落铺展开来,市文联广泛发动与集合家庭、校园、社会等资源,让阅读活动深入各阶层,组织文艺志愿者带书下乡,带文入村,让阅读氛围渗入乡村,提升乡村的文化品味。

在旧州古镇里,大多数店铺里都会有一个满满当当的书架,形成一个小小的书吧,既展示了商店的书香格调,也让游客能够感受到我市的书香氛围,在旅程中阅生态,读万物。
深圳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齐斌说,来到旧州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放下了手机,放下了摄影机,拿起了书,旧州这里浓郁阅读氛围让他很震撼。
“双阅读”是安顺全民阅读模式的基本载体,今年,我市将“双阅读”活动定为“生态阅读年”,以“阅生态 读万物”为主题,开展“双阅读”活动,全年计划开展10个单元的深度阅读活动。

“通过生态阅读年的启动,提高每一个人对生态文明保护的自觉性,以文化的方式,以阅读的方式,以书香的方式帮助我们对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说。
我市的“双阅读”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共举办阅读分享活动100多场次,分享推介读本100多部,撰写读后感近20000篇,参与阅读人次逾50000人次,文艺志愿者陪伴阅读800多小时。阅读印记,硕果累累,逐渐形成了全国、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市文联主席姚晓英说,“双阅读”品牌因为有深度体验,让很多人在书香中,能够审视自己的生活 。它最大的优势是拒绝了碎片化的阅读,让阅读成为了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活动,以书相伴,用书香提升城市的品味。(杨代香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
责任编辑: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