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安居梦 暖百姓心——安顺党建引领助推易地扶贫搬迁侧记

2019-06-26 16:03:58    来源:   安顺新闻网      作者:陈婷婷

  哪里有党员,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哪里有居民,社区服务与治理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我市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融得入”这一目标,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的建设与搬迁工作有机结合,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精强化后续服务为保障,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搬迁全过程,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为坚决打赢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张爷爷,你愿不愿意把户口迁上来?告诉您,我和您一样也是从农村搬上来的,我们的户口都全部(迁)上来了。户口迁上来是对我们都有好处的。”

  张艳是从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白杨村搬入镇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的搬迁户,有着13年党龄的她在搬入小区后,被推选为了镇宁环翠街道谐美社区党总支委员第三党支部的书记,负责小区搬迁群众后续管理服务工作。这两天,张艳正忙着走访搬迁群众,了解搬迁群众户口转移的意向。

  今年81岁的张国祥,是从环翠街道刘官村搬到景宁小区的搬迁户,由于家人都在外面工作,平时一个人生活的张国祥就成了张艳的特别关注对象。

  “我们搬迁户搬到这儿后,工作、生活都有保障,大家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他们都随时来看望我,我的电视坏了,就去找张艳等帮忙,他们都积极叫人来修,弄好了后过两天又放不出来了,我同样去找他们,他们还是积极地来给我弄。”张国祥高兴地说。

  “我也是从乡镇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像张爷爷一样的独居老人我很理解他们,也很愿意帮助他们,他们哪方面容易遇到困难,不管是大困难小困难我都会尽心尽力的去帮他们解决。”张艳说,因为自己也是搬迁群众,在和小区居民的来往中,她比其他人都要了解群众们心理上的转变,也能更好的为他们提供切身的帮助。就这样在无数次的走访中,张艳与搬迁户们都结下来深厚的情谊,群众们对其也十分信任。


  从一名搬迁困难党员转变为一名服务搬迁群众的党员干部,张艳变的是身份上的称谓,不变的是她那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心。搬迁群众的舒适生活,源于基层党组织的不断强化。在搬迁群众入住后,镇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谐美社区景宁小区有关工作推进组主动作为,上门排查聚集党员干部,迅速设立办事机构、迅速建设服务阵地、迅速成立社区两委、迅速抓好群团工作,让党员们快速回归党组织,并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服务搬迁群众。

  “在我们社区党总支的带领下,每一个党员都勠力同心,各司其职,充分地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当好党总支和搬迁户之间的连心桥。”镇宁县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谐美社区景宁小区有关工作推进组成员李磊说道,下一步,社区党总支将继续加大党的建设力度,切实帮助广大搬迁户,让大家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能融入。

  党建工作如同参天大树,跟牢固了,树干才能发展壮大,枝叶才能长得茂盛。近年来,普定县定南街道鑫旺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党支部的有力领导下,多方面开创了就业渠道,通过劳务输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岗位、工业园区安置等渠道安置了1813名搬迁群众的就业。如今,通过多渠道促进就业,社区有力地向热情来帮扶的城市青岛输出了大量的劳动力,现在鑫旺的就业比例达到了户均1,8人,远远超于户均1人的要求。


  如今,鑫旺社区又聚焦社区50岁到70岁、文化程度低的弱劳动力,确保就业不落一户。秉承着支部围着公司转、公司围着产业转、产业围着群众转的理念,鑫旺党支部以“村企一体”的发展资金为依托,发展蔬菜种植和肉兔养殖。

  53岁的彭仁品自搬来社区后,在社区的推荐下,进过工厂、当过保安,由于在老家仅干过农活,能力有限,最终都没有稳定下来。

  社区发展起了蔬菜种植后,彭仁品又被推荐到基地上务工。凭借着对土地的熟悉,在这里,他终于做得如鱼得水。

  “我到蔬菜种植基地来务工,每天在土地上干的活儿我就不觉得陌生了、很轻松,一天能有几十块钱的务工费,一个月大概有两千来块钱的收入,不仅够生活费了,还能有点余钱。主要是这个活以前经常干着的,所以干起特别顺手,也做得很开心。”彭仁品说。

  “弱劳动力如果没有事情做,他们可能会想回到原来居住地。为了让他们稳得住,所以我们发展种养殖,有效防止了我们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回流的情况,到目前为止,鑫旺还没有一户因找不到工作而回流的。”普定定南街道党工委书记刘舟国说。


  据了解,目前,鑫旺社区种植的400亩蔬菜,解决了150名弱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景宁小区和鑫旺社区只是我市以党建引领助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缩影。从群众搬得出到稳得住、能融入,再到会发展、能致富,我市各县区始终围绕搬迁抓党建,抓好党建为人民,着力健全组织体系,配强干部队伍,完善工作机制,为安置点的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走出了一条以党建推进安置点工作的路子,实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据了解,目前,在我市已建成的8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中,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灵活建立基层党组织,将752名搬迁党员全部纳入组织管理,单独设立党组织58个,各安置点均已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2016以来,共计实现稳定就业34317人,其中县内外务工31248人,公益性岗位697人,自主创业2372人。安置点基本上都设置有便民服务、就业服务等窗口,并结合实际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民主议事决策等管理机制,安置点管理服务工作平稳有序运行。(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文  图片来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