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车间建在家门口 搬迁群众有岗位

2019-07-08 19:25:4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吴学思

日前,一场为期十五天的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在杨武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民族新村举行。“我想把缝纫技术学好,到小区制衣厂上班。”江松琴是此次培训的参训人员之一,从猛邦村水塘组搬到杨武民族新村后,她在安置小区里做保洁员,每月收入800元。她这次主动报名参训,是想换个工资高点的工作。

477a69d9-ef8f-426d-84de-0e793767381c_IMAGE_0

同样,在十余公里外的双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思源小区,搬迁户段海芬从没想过还有“搬家能搬来工作”这样的好事。原住大坝村鸡笼关组的段海芬过去一直外出打工。2017年5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她带着儿子拎包住进了思源小区。“来之前,我还有点担心,在这里无田无地,怕无法生存下去。但没想到扶贫干部真的兑现了承诺,给我解决了工作。我先当小区保洁员,又通过培训到小区玩具厂上班。”如今,忙碌在小区玩具厂生产线上,每月工资一千多元,加上老家土地入股分红、惠农补贴、儿子教育资助,家庭年收入2.3万余元,段海芬和儿子生活好起来了,她说:“感谢党委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脱贫致富了。”

据双堡镇人社中心负责人班胜美介绍,目前,双堡镇有易地扶贫搬迁户劳动力家庭220户553人,劳动力476人,已就业438人,就业率达92%;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82人,已就业77人,就业率达93.9%。同时,今年以来,该镇实施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职业技能开班培训1次39人,送教上门136人,扶贫车间就业培训500人次。确保搬迁户中有劳动カ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脱贫。

477a69d9-ef8f-426d-84de-0e793767381c_IMAGE_2

此外,双堡镇还引导、支持一名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开办制衣厂,刘国红就是其中之一。

他在外务工10余年,在制衣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去年返乡后响应政府“扶贫车间进乡镇”就业扶贫号召,通过开办制衣厂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就业。刘国红告诉记者,双堡镇政府大力支持其创业,在思源小区为其提供了700多平米厂房、办公区,及55台缝纫机,全部免租三年,这为他减轻了不少创业压力。“已经招聘到40多个工人,绝大部分都是双堡人,贫困群众占10多人。现在正在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为接下来完成第一个防晒衣生产订单做好准备。”他说。

杨武乡、双堡镇易地扶贫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车间实现就业增收,在家门口创业带动贫困群众就业的现实,仅是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培训+就业”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477a69d9-ef8f-426d-84de-0e793767381c_IMAGE_3

从西秀全区来看,该区大力实施“劳动密集型企业解决一批”就业扶贫措施,围绕“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推动“就业扶贫车间进乡镇”工作,即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各乡(镇)、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让搬迁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实现就地就业,稳定增收。

目前,西秀区共引进建成“就业扶贫车间”8个(新安办彩虹社区创联针织厂、蔡官镇北斗社区宏瑞杰皮革厂、双堡镇思源小区鸿盛玩具厂、鸡场乡启新小区伏特电子厂、东屯乡顺熙制鞋厂、杨武乡民族新村伏淼制衣厂,岩腊乡农村合作社2个),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652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97人。

477a69d9-ef8f-426d-84de-0e793767381c_IMAGE_6

与此同时,该区还通过“劳务输出解决一批”“工业园区企业解决一批”“就地灵活就业解决一批”“开发公益岗位解决一批”,解决3277名搬迁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2496人。西秀区现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240户5020人,通过“五个一批”工作法累计帮扶搬迁劳动力就业3929人就业率78.27%,“一户一人就业”落实率100%,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培训全覆盖。(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吴学思)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