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传承“盘江小调”,发扬民族文化

2019-07-29 18:24:5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高智

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的纳磨村是北盘江流域众多布依族自然村寨的其中一个,也是“盘江小调”的“承载者”之一。该村的纳卜小学这个暑假格外热闹,每天伴着骄阳,简陋的教室里都坐满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他们手里拿着乐器,稚嫩的脸庞上满是认真。


今年刚刚高考结束的卢成浪,左手握月琴,右手拨着弦,膝盖上放着自己课堂上记的乐谱,认真的练习着。他告诉记者,来学习“盘江小调”的孩子,最小的刚读一年级,最大的已上大二,“小时候,时常看长辈们演奏,但却没有亲自去触摸过,尝试过,父辈们都再说,村里会演奏的人越来越少,我知道村里开设培训班后,便主动报了名,乘着假期学习‘盘江小调’。”

14岁的骆天芝,今年在岗乌镇中学读初二,这次参加‘盘江小调’的培训,主要学习月琴演奏,“我自己就是布依族,也知道本民族的‘盘江小调’,可却不熟悉它的故事,也没有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但通过村里的这次培训,我觉得月琴演奏十分有趣,我想把他当做兴趣爱好去发展。”


来自新铺镇藏龙村的布依族文化传承人梁远雄是孩子们假期培训的老师,他在课堂上认真教授演奏技巧,把口传心授的小调用心谱成乐谱,耐心为学生讲解。下课后,他向记者说道,在受邀担任假期培训老师后,他非常开心,从刚开始只有数名学生,到现在的数十名学生自愿学习,他更加感动,觉得“盘江小调”的天籁之音是能够一直源远流长的传承下去的。“就算我每天骑两小时的摩托车来教学,我心里都充满希望和力量!等孩子们学好乐器和乐谱后,就将进行合奏及演奏仪态的学习。”

据了解,“盘江小调”主要由月琴、二胡、箫、木叶(树叶)四种乐器组合演奏,历史悠久、曲乐优美、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演奏形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村里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很少返回家中,加上乐曲全靠口传心授,学习难度较大,导致自愿学习的学生和制作乐器的工匠慢慢变少,民族文化传承陷入窘境。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近年来关岭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把“盘江小调”成功申报为非遗项目;同时,启动了 “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专门到基层挖掘、传承、培训地方文化遗产,培养关岭的文化传承人,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据纳卜小学的校长骆正荣介绍,此次‘盘江小调’的暑期培训就是民宗部门给予的10万元经费支持,用于聘请老师,购买乐器和民族服饰。同时,村支两委干部挨家挨户,积极上门进行宣传,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利用暑假学习本民族文化,爱上本民族文化,传承本民族文化,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他说:“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看到了孩子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愿意去当一名‘传承者’和‘传播者’,我们都感到非常的欣慰。下一步,学校的新校区马上竣工,并投入使用,我们有了更好教育环境,会利用好此次采购的乐器和服饰,以兴趣班的形式,培养更多的学生去传承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