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宁:“五个一”筑牢“锦绣计划”锦绣产业

2019-08-27 20:31:5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刘现虹

  8月25日,虽然是周末,来自镇宁自治县马厂镇的易地扶贫搬迁户鲁小丽却起了个大早,她急忙下楼,5分钟时间便来到贵州文钦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总经理汪艳已经在安排工作了。汪艳告诉记者,最近是销售旺季公司周末都在加班,民族娃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昨天刚刚交了黄果树景区的货,接着还有湖南凤凰古镇景区、贵阳天河潭景区等,从定单量看,今年又是一个好收成。

mobileText_IMAGE_3215.jpg

  记者在镇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景宁小区看到,以“雕、织、绣、染、画、品”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一条街的生产线正忙碌着,有的在染布,有的在画蜡染,有的在雕刻,有的在织布,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镇宁自治县妇联主席、党组书记潘美芳说:“近年来,妇联以妇女群众增收为目标,深化做实‘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建设,提出打造一条民族文化产业街区、一个民族文化展示展销体验综合馆、一乡(一村)一特色的锦绣计划示范点,最后形成‘银城趣事’一品牌的锦绣计划‘五个一’工程,用产业稳定了一个妇女,就稳定了一个家庭,妇女就业家庭收入就增加了”。

  从马厂镇搬来居住在景宁小区21幢一单元的鲁小丽高兴地说:“我家8口人,搬离了破瓦房,住到1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孩子上学也在附近,不论是我的工作还是生活,我们的日子在一天比一天好,锦绣计划成全了我们的锦绣人生啊!”

mobileText_IMAGE_3218.jpg

  据了解,镇宁全县有5000余名绣娘,其中易地扶贫搬迁点绣娘有2000余人。为了稳住妇女不外出打工,在县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各部门凝心聚力下,景宁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三年无偿提供2300余平方米10个铺面,整合全县特色的“雕、织、绣、染、画、品”等特色企业,组织动员有手工技能、有社会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懂感恩的优秀企业家,成立贵州银城趣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自筹资金500余万元,打造“一街、一馆”。并要求企业建立良性利益链接机制,制定一户企业带动25户贫困妇女的就业计划,形成“公司+政府扶持基地+绣娘+贫困户”的发展格局,着力加快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书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目前“锦绣产业”已辐射带动700余人就近就地就业,直接带动378人,其中妇女352人,贫困妇女283人,解决了搬迁家庭妇女无职业技能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楼上带孩子、楼下挣票子、居家过日子”的愿望。

mobileText_IMAGE_3217.jpg

  为了加强镇宁民族特色的品牌塑造,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自主品牌,加强产品研发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镇宁打造具有镇宁民族特色的手工品牌“银城趣事”,发挥后发优势,打造县域名片,使妇女特色手工产业成为特色轻工业、生态旅游业和民族文化产业的新亮点、新支柱。

  为破除产业发展瓶颈,调整产业结构,镇宁县妇联牵头组织25家民族手工企业成立民族手工艺文化产业协会,协调相关企业无偿提供三年免租金铺面1200平方米,以“协会+企业+基地+绣娘”模式,引导妇女手工从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从单一渠道向多元模式转变,实现妇女手工产业从分散生产转向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协会现有固定员工700余人,工人月收入2000余元。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民族手工企业40余家、锦绣计划示范基地4个、民族文化产业街区及综合馆各1个,直接和间接带动妇女就业3000余人,其中500余名为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全县妇女工作得到省、市妇联及县委政府的充分肯定,2018年、2019年连续被贵州省妇联授予省级“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称号,获得省项目支持资金20万元。获市妇联项目支持资金10余万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刘现虹)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