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安顺日报社“走进100个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寻味乡愁?第十九站”,在普定县马官镇金荷村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示范园举行,通过采摘体验等活动的开展,展示新农村新发展新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助推黔货出山,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早上9点,在秋日阳光的沐浴下,队员们如约而至。园区内,一片片猕猴桃枝蔓鲜绿茂盛,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更加葱翠欲滴,根根藤蔓爬满支架,个大饱满的猕猴桃缀满了树梢,躲藏在片片绿叶间,散发着绿宝石般的光芒,让人忍不住要把它“揪”出来。
金荷村残疾人同步小康创业就业示范园种植的猕猴桃有红心、黄心、绿心三个品种,猕猴桃种苗150万株,已挂果的有360亩。园区内还有黑珍珠樱桃8000株、韭黄380亩、生姜120亩、稻田养鱼养虾165亩。园区领头人刘家松是一名残疾人,他在外打拼多年,颇有积累,听说家乡政策好,鼓励残疾人回乡创业,便带着妻子回到家乡,将多年积攒下来的400余万元投入到农业生产中,积极帮助周边村寨的残疾人解决就业问题。在园区里,有固定残疾工人23人,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为了让更多的村民能在家门前就业,刘家松每天聘请上百名村民到示范园务工,村民每天收入60元至120元,月收入1800元至3500元不等。
采摘开始了,队员们有序进入园区,开始选择自己心仪的果子,“软一点的摘回家马上就能吃,如果想要存放的话,可以采摘偏硬一点的猕猴桃……”“刚刚尝过了,味道很好,多摘点!”“这个园区打理得真不错,不光果子好,环境也好,可以经常过来玩。”不一会儿功夫,队员们已是篮满袋满。“快看,这里的韭菜长得好好呀。”“这个瓜‘颠'也不错。”……大家尽情地体验着采摘的乐趣,一阵阵笑声飘荡在蓝天白云下,藤蔓枝叶间,激活了宁静的乡村,丰收的田野。
与绿色的果园相应和的,还有沉甸甸的高粱和一串串挂在高高树枝头的山楂梨,开得热烈灿烂的紫薇花、喇叭花和各种不知名的野花,田野里,一片五彩斑斓。“跟着‘寻味乡愁’的脚步,我们收获太多了,还要一直走下去,把家乡的发展变化看在眼睛里,记在心上。”“每一次活动的开展,我们都能感受到家乡的巨大变化,体验到生活的幸福!”说起活动,队员们更多的是一种收获感和幸福感。
趣味游戏开始了,这次的游戏有点“整人”,需要参加者利用各种表情扭动脸部肌肉把额头上的饼干送到嘴里。只见参赛队员一个个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地把饼干放在额头上,开始挤眉弄眼,左一挤,右一晃,饼干慢慢向下移动,忽然,“扑通”一声,有队员的饼干掉在了地上。原来啊,是这位队员表情过猛,只能眼睁睁看着饼干掉下……“希望多开展一些这样的趣味活动,既好玩,又让队员之间加强了沟通和团结。”队员们表示,将会积极参加,努力获胜。
开饭了!辣子鸡、红烧茄子、渎豆腐、烩洋芋......把十几种乡村菜肴合在一起,放到一个盆里面,融汇出不一样的美味,好吃得让人停不下筷子……
据悉,此次“寻味乡愁”活动的开展,拉动园区销售猕猴桃24627斤,总收入达到172389元。园区带头人刘家松介绍说,目前,产业园已投资2000余万元,正在打造果蔬种植园、垂钓园,将发展为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等到明年春天,这里的黑珍珠樱桃成熟时,再邀请大家来做客。”刘家松高兴地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代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