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紫云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紫云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任务,聚焦脱贫攻坚,不断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推进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强力推进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全县脱贫攻坚。
狠抓住房保障不放松
住房安全保障是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硬指标,是关乎贫困群众生活生产的头等大事,紫云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切实加强领导、精准施策、合力攻坚,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5+2”“白+黑”的干劲全力投身住房保障工作中,今年年底将全面解决全县住房保障问题。一是抓农村危房改造。2016年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220户,涵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000余户,涉及贫困人口2万余人,同时全面开展住房安全评定工作,组织监理机构对全县农村住房共87029户进行“全覆盖、零遗漏”排查,确保脱贫出列户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抓农村住房透风漏雨整治。为确保全县广大农村群众住的舒心,过得安心,根据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安排部署,严格按照“县级统筹、乡镇主导、村级实施”的原则,以房屋“顶不漏雨、壁不透风、门窗完好”为目标,对排查出的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共1357户进行全面整治。三是抓农村住房兜底改造。为确保农村住房安全有保障全覆盖,全面消除农村危房,针对改造对象无劳动力实施改造、无自筹资金能力等问题,实行农村危房政府“兜底”改造,2019年全县兜底改造任务共2632户,正在有序推进中,将于10月底全面完成。四是抓城镇低收入人群住房保障。统筹建设城镇公共租赁性住房,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面向城镇低收入无住房人群进行出租,全县已建成公共租赁住房共5965套,完成分配5269套,分配率达98%,有效的解决了城镇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
狠抓城乡建设不放松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狠抓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县域城市“提质培优”发展,不断优化区域发展的联动性、协调性,着力做好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积极打造示范小城镇和传统村落,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一是抓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为确保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能有序开展,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组织各施工单位圆满完成了2016年、2017年村级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积极配合县移民局,紧紧压实责任、强化组织领导、倒排工期,协调各方切实抓好易地扶贫安置点项目建设,圆满完成了2017年、2018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的建设任务;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积极承接农村基础设施30户以下通组公路、庭院硬化和连户路建设,目前正在扎实推进中。二是抓经济指标任务。作为经济发展部门,紫云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坚决扛起经济发展重任,为脱贫攻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全县住建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已完成23.12亿元,其中城建投资完成15.87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11亿元,建筑业总产值完成2.14亿元,新增城市道路10余公里,有力的促进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了发展短板。三是抓重大项目工程建设。2019年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主要涉及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户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房地产开发项目等,总投资达8.36亿元,其中亿元项目有4个,目前所有项目均在有序推进中,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夯实了发展动力,增加了就业岗位,有力的助推了全县脱贫攻坚。
狠抓结对帮扶不放松
近年来,紫云自治县住房城乡建设局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结对帮扶工作要求,狠抓结对帮扶工作不放松,积极推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大力实施党员旗帜引领工程,全面落实 “双书记”帮扶责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严格对照第一书记选派条件,先后精准选派段安引、刘文超同志为沙坎村驻村第一书记,均获得优秀驻村第一书记,选派胡润同志为沙坎村驻村干部,同时按照挂帮要求,明确党组书记、局长张刚同志为普卡桥村帮村第一书记,统筹负责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二是扎实开展结对帮扶。严格按照《中共紫云自治县委 紫云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明确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今年来,已集中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走访慰问6余次,在走访过程中,积极宣传国家政策,真正沉下去了解掌握贫困户实际困难并努力协调解决。三是创造性开展帮扶工作。专门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6年来累计出资30万余元用于帮扶工作,如帮助城墙脚村修建停车场、帮助猫营镇沙坎村修建综合市场等。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水泥800余吨,改善村民基础设施条件。召集住建领域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累计筹集资金60余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就学和修缮贫困村道路、路灯、公共厕所等。为提高贫困人口就业能力,组织培训工匠带头人500余人,切实提高了贫困人口就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