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黄桶街道: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的跨越

2019-10-15 10:58:05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鲁开伟

  近年来,普定县黄桶街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稳定就业,农村产业革命不断取得突破,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着老百姓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的转变。

  工业发展:实现拉动经济促就业

  黄桶街道是普定县工业发展的主阵地,自从普定县工业园区建设起来后,黄桶街道基础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了100余家企业落户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如此,辖区内的老牌工业项目历经多年的发展,经久不衰。

  安顺发电厂自1994年落户黄桶街道太平村至今已有25个年头,它是贵州电力系统单机容量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主力电厂,该厂一、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了大量城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太平村村民吴桂兰2007年进入安顺电厂成为一名小窑煤过磅员,这一干就是12年,彻底摆脱了过去作为农村妇女在家看孩子、种庄稼的命运,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产业工人。

  “这十几年来变化太多了,原来安顺电厂还没有来的时候,太平村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买卖东西都是人挑马驮,后面电厂来把路修通了,老年人想赶场有车坐,年轻人有钱的可以买车,电厂还没有来的时候,劳动力都往外省跑,自从安顺电厂建成以后,村里的人几乎都回来了,现在我们这个地方60%的人都在电厂打工,厂里面给我们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还给我们交五险一金,以后的生活也有了保障,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满足。”吴桂兰如是说。

  如今,黄桶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即将建成通车的安六铁路穿境而过,同时黄铺大道已全线贯通,大大拉近了黄桶与安顺城区的距离,未来的黄铺新区,也将成为安顺经济发展的又一增长极,这也将带动黄桶街道各村的发展。

  农业发展:实现产业规模化、精品化

  走进黄桶街道后寨村,一阵阵香葱的清香扑鼻而来,一眼望去,成片的香葱铺满大地,绿意盎然。后寨村香葱基地是黄桶街道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项目,也是黄桶街道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后寨村香葱基地是2017年5月由后寨村村级公司集中流转土地,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合作建设而成,项目一期种植香葱600亩,二期250亩,现在基地建有洗葱点、供水设施和喷灌设施等,洗葱的水源来自青山水库和部分地下水,无任何污染,香葱成熟后,统一包装运到上海、四川、湖南等地,满负荷生产每年可产香葱600余万斤。

  该基地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进一步激活了农村自然资源,释放改革红利。进入2019年以来,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管理成本,后寨村对香葱基地进行试点改革,将600亩香葱种植分别承包给专业合作社、大户、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等,极大促进了香葱种植者的积极性,提高了轮种效率,扩大了产量。通过规模化、精品化发展,该片区土地亩产值实现十倍以上增长。

  “我们这一片香葱基地,以前种的都是稻谷,每亩的最高产量只有1000多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每亩只能有2400块钱左右,现在我们村级公司把土地流转了,引进了香葱产业,香葱每年最低能够产三季,每亩的产量3500斤,按照现在平均每斤3块的批发价来算,一年下来每亩就是3万多元,现在香葱每亩产生的经济效益是原来传统农业所产生经济效益的12倍以上。”黄桶街道后寨村村主任、村级公司负责人肖华为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农业产业发展不仅仅是后寨村,在黄桶街道,产业之花处处开。

  据了解,黄桶街道现有种植专业合作社26个,村级公司11个,目前,大黔山生态农业示范园的130亩大顶苦瓜亩产5000斤,每周采摘12吨以上销往广东;斗篷、河柳、田坝、大兴村投资和融资种植的韭黄产业已种6431亩,基本实现全覆盖;官冯村级公司投入资金修建的大兴兔场现有种兔4800只,存栏28000只,今年累计销售30万只,是全县规模最大的集中养殖场,带动贫困人口50余户脱贫致富。此外,青山村种植烤烟300亩;后寨村、青山村种植食用菌、大棚蔬菜500亩;后寨村种植花卉200亩、豆薯200亩、樱桃900亩。实现了多种经济作物共同发展。

  人民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在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的过程中,老百姓告别了过去每家每户种植传统农作物“靠天吃饭”的日子,如今,他们转型产业工人,通过“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分红”实现增收致富。

  上午8点,后寨村村民肖光云像往常一样,准时来到香葱基地上班,与其他务工人员一起除草翻地,为下一季香葱种植做准备。目前,香葱种植示范基地平均每天的用工需求在200人左右,每年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150余万元。说起几十年来的收入变化,肖光云颇有感慨。

  肖光云告诉记者,“原来我们种粮食,种一点吃一点,存不了钱,要钱用就要挑粮食去卖才有钱,现在土地流转了,又得流转费,干活每天还有70块钱,也可以存到一点钱。”

  另一边,正在大兴兔场饲养肉兔的田坝村村民皮开和也同样历经时代变迁,见证着人民收入的变化,从前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年“靠天吃饭”,如今,他是兔场的饲养人员,每月按计件算工资,一个月的工资等于从前两年的收入。

  “以前,气候好的时候还有点收入,假如遇到干旱了,我们就枉费做了一年,现在在兔场里面工作,一个月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现在做一个月就相当于是以前一两年的纯收入。”对比以前的生活,皮开和如今很是满意。

  黄桶街道下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10505户,自2016年设立以来,承接起一方百姓的发展重任,2017年、2018年实现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上半年,黄桶街道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60元。

  如今的黄桶,工业、农业齐头并进,老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未来,黄桶街道将继续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基地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各项事业发展,以稳健的步伐朝着乡村振兴有力迈进。(李志星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鲁开伟)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