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的“父子兵”

2019-10-17 09:47:4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什么是幸运?紫云自治县宗地镇竹毫村党支部书记杨昌华认为,能与父亲一同站在同一个脱贫战线上,就是一种幸运。

  宗地镇竹毫村和打郎村紧紧相连,同为深度贫困村,父亲杨光明是打郎村的村党支部书记,人称“老杨支书”;儿子杨昌华则在隔壁的竹毫村任村党支部书记,镇政府的干部为了区分,喊他“小杨支书”。这两父子,相邻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父子俩在脱贫攻坚路上干劲十足,各自带着一方村民一心脱贫致富奔小康,被周围人们称为脱贫路上的“父子兵”。

  一家出了两个村支部书记,在别人的眼里是荣誉,但父子俩却认为,两个支书,就是两份沉甸甸的责任。

  脱贫攻坚中父子达成“共识”

  从宗地镇政府驻地驱车到竹毫村,近15公里的山路绵延到大山深处。

  来到竹毫村村委,杨昌华正在电脑前核实贫困数据。当前,全县正在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排查”工作,需要精准核实脱贫信息。核对结束后,杨昌华又到三脚组动员群众平整院坝,为即将实施的庭院硬化做准备。庭院硬化不仅方便出行,也能改善人居环境。

  “你先把门口这里平整一下,等到材料一到就可以开工了。”杨昌华指着凹凸不平的地面,用苗语对着正在点烟的户主说道。

  农户很是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笑着点头。突然,杨昌华走到一个鸡舍旁边,想查看散养到户的鸡苗长势情况。可没靠近,他就被鸡舍里的粪便味熏了回来。

  粪便味确实太浓。记者刚走到门口也被熏了往回走。养殖户为了给鸡苗保暖,用帆布把鸡舍遮盖得严严实实,气味散不开。“在这样的环境下,鸡咋个能长得好?晚上冷的时候再盖,白天拿开换一下空气,要不到时候鸡都生病了。”

  在杨昌华的劝说下,农户立刻进行了整改。这些鸡苗对于竹毫村的贫困户来说,是“脱贫鸡”。

  竹毫村缺土缺水,土地薄得像一层皮,种植业一直难有起色。在全县明确提出壮大林下经济的思路下,竹毫村也找到了发展方向,发展养鸡和养蜂两项养殖产业。

  目前,养鸡项目覆盖了全村92户,采取到户散养模式,即每户贫困户无偿领取100羽鸡苗,只要投入劳力,待出栏后,收购公司按照每斤20元的价格进行回收。按照估算,每只鸡的出栏重量在6斤左右,除去成本,每只鸡的纯收入达到80元,每出栏一批,户均就能增收8000元左右。而一年能养殖两批,这样一来,养鸡的收入足以让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除了养鸡到户,作为竹毫村主导产业之一的养蜂产业也在以10箱联结1户的模式,让另外的50户贫困户参与到养蜂产业中来。杨昌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现有中华蜜蜂560箱,一个蜂箱产量在10斤左右,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一箱的产值能达到1500元。

  杨昌华说,全村未脱贫户165户830人,通过产业的发展,今年拟脱贫141户766人,他们有信心如期脱贫出列。

  杨昌华自2017年被镇政府选派到竹毫村任村支部书记以后,与村两委成员、驻村队员一起努力,竹毫村变了,路通了、灯亮了、水来了,产业也开了花,结了果。他说,在任职村支书的期间,他的父亲、打郎村的支部书记杨光明帮了他不少忙,他们还达成了共识,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抓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抓产业发展。

  亦师亦友的“老杨支书”和“小杨支书”

  “以前,山都是光秃秃的,全部砍树来烧火,房子全部是茅草房……”对于打郎村的贫,当了13年支书的杨光明很有感触。

  作为土生土长的打郎人,杨光明在撤乡设镇前是宗地乡政府的一名副乡长。因为熟悉村情,2006年,杨光明开始兼任打郎村支部书记直至2012年退休。退休后,他又被党组织返聘,再次成为打郎村支书。

  “我是一名党员,党组织需要我的时候,必须站出来。”说到这里,杨光明的语气突然坚定了许多,“对脱贫攻坚我是下了决心的,遇到这么好的政策,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

  对自己如此,对儿子杨昌华也一样。

  每当杨昌华在工作上遇到棘手的问题,他就是儿子的老师。“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要多为村里的贫困户争取好的政策支持,不要怕苦怕累,真正为村里发展干点实事。”这样的对话,经常会出现在杨光明和杨昌华父子俩的对话中。

  打郎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传统种植业脱贫效果不佳。杨光明认为出路得靠养殖业,于是养猪、养牛成为打郎村的主导产业。自2017年至今,共发展养殖户181户。在儿子杨昌华倡导的养蜂产业获得成功后,杨光明不仅夸赞儿子,还向儿子“取经”,打算在打郎村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带富群众。

  如今,打郎村成立了种养殖合作社,林下养蜂200箱,土鸡7000羽,佛手瓜种植340亩、甜荞100亩。打郎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7户1152人,还未脱贫121户466人,今年拟脱贫94户415人。

  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脱贫的养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曾经的茅草屋变成了户户小平房,教育、医疗、住房等“三保障”短板得到补齐。

  “不断降低贫困发生率,脱贫攻坚迫在眉睫。在党的领导下,改善基础条件,依靠产业发展,将脱贫攻坚落到实处。我们有信心实现今年的目标,共同带领村民脱贫。”父子俩一起说道。(陈志松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陈婷婷)


责任编辑:陈婷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