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顺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特别是今年7月以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孙志刚书记安顺调研时的讲话精神,紧盯确保按时打赢的目标,以“五抓五强”为抓手,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全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的51.63万人减少到9.2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84%下降至3.73%,西秀、平坝、普定、镇宁4个县区先后实现脱贫摘帽,关岭、紫云脱贫工作稳步推进。
一、抓责任,强担当。一是建立完善指挥体系。坚持“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市人大、市政协主要负责人及党政班子领导任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县乡村分别设立脱贫攻坚指挥部、扶贫工作站、扶贫工作室,构筑市、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平台,以村为阵地,以村民组为堡垒,形成严密的作战指挥调度体系。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专门成立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紫云县脱贫攻坚市级指挥部。二是建立完善作战体系。建立市级领导联乡、市县部门包村、乡镇包组、干部包户的干部帮扶体系,确保尽锐出战。39名市级领导、93名县级领导组成“特战队”,全覆盖包保178个深度贫困村。市委书记、市长陈训华带头包保6个深度贫困村,带头逐一走访贫困发生率在30%以上的8个村,亲自逐村研判完善作战方案。对贫困发生率20%至30%的18个村,各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走访实现全覆盖。强化部门帮扶职能,坚持抽硬派强、精准选派,市县两级选派3808名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0万名干部与13.35万户贫困户组成结对帮扶,形成脱贫攻坚的“尖刀队”。先后选派23名副县级干部或优秀年轻干部到紫云、关岭两县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任党政副职,从已出列县区选派60名干部到紫云县、关岭县常驻帮助脱贫攻坚工作,形成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特遣队”。三是建立完善督战体系。组建3个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组,强化督促检查,盯紧盯牢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市纪委市监委派出12个暗访督导组,对每个县区和20家市直扶贫重点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暗访督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四是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坚持鼓励鞭策相结合,将干部帮扶成效与个人及派出单位年终奖挂钩,完不成任务的部分或全额扣除。坚持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拔干部,将19名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优秀干部提拔交流到重要岗位。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对紫云县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了调整。截至目前,全市共调整县区分管扶贫工作负责人2名,县区扶贫部门班子成员59名,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21名,村“两委”人员36名。通报提醒、诫勉处理135人,其中,县处级干部13人。
二、抓产业,强增收。一是调整产业优结构。用好“五步工作法”,按照“八要素”要求,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抓手,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调减玉米等低效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等高效农作物种植。目前,全市共种植蔬菜148万亩(次)、茶叶38万亩、精品水果103万亩、中药材44万亩,打造出安顺金刺梨、普定韭黄、关岭牛等一批全国全省绿色优质品牌。普定成为全国最大的10万亩韭黄生产基地,西秀、平坝联合建成全省首个万亩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全市初步形成了蔬菜、茶叶、食用菌、辣椒、金刺梨、中药材、水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9大农业重点产业。今年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7%,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6.3%,排位均为全省第一。二是三方共赢强联合。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培育了以百灵、柳江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扶持和引进了61家省级龙头企业。规范发展了407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实现了合作社对贫困户100%全覆盖。全面开展“千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切实解决“不会种”“不会养”的问题。三是产销对接拓市场。大规模、高频次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在市外设立安顺农特产品销售窗口,成功将安顺农产品卖到成都、重庆、昆明、青岛及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积极开展校农对接,全市20多家重点农产品企业、合作社与近400所学校签定营养餐供货销售合同,带动14000多户贫困户约5万余人增收。探索并推广“以需定单、以销定产、以产定扶”的“菜单式”产业扶贫模式,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四是利益联结增收入。强化合作社保护贫困户利益的作用,完善保价订单农业、反租倒包等机制,按照“入股分红+保底收益+多劳多得”的方式,探索出贫困户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变股金”、就地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分现金”的“一地生四金”模式。确保贫困群众的利益份额,全市500亩以上坝区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股权确认书2600多份,明确分红总金额2708.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股权确认书1.2万份,明确分红总金额1702.95万元。
三、抓保障,强支撑。一是抓教育保障。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七长”责任制和“控辍保学”工作制度。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学生资助资金22.57亿元,年平均增长6.4%,累计资助各级各类学生188万人次。大力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累计投入资金18.47亿元,惠及学生36万人,实现“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二是抓医疗保障。加强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成乡(镇、街道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1个,建设乡镇中医馆83个,建设乡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82个,全市1007个行政村均建有合格村卫生室。全面落实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展到14类,开展21种大病集中救治。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一站式”结算,跨省就医实现联合即时结报,“先诊疗后付费”让区域内农村贫困人口取消住院预付金,有效遏制和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三是抓安居保障。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完善搬迁后续“五个体系”,建成西秀区彩虹社区安置点、普定县鑫旺大市场安置点等一批优质安置点,在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观摩会上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目前,全市“十三五”规划82020人搬迁任务已全面完成,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扎实推动农村危房改造,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3079户。实施老旧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2018年以来完成老旧住房改造10947户。四是抓出行保障。大力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2015年率先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运,2017年率先实现“组组通”全覆盖,全市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率达100%。五是抓水电讯保障。重点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巩固提升工程,“市州有大型水库、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村村有安全用水”目标基本实现,解决农村244.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农户用电质量不断提高。推动电信基础设施建设,30户以上村民组4G信号全覆盖。
四、抓协作,强合力。一是深化对口帮扶协作。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青岛市共援助帮扶资金6.6亿元,实施项目557个,带动8万余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涌现出“红星模式”“榕昕模式”等东西部扶贫协作样板。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440所贫困县中小学、49个乡镇卫生院分别与青岛市结对帮扶。推动“青企入安”,加快“青岛安顺共建产业园”建设,累计引进青岛投资项目38个,到位资金42.6亿元。推动“安货入青”,在青岛9个区(市)设立农特产品专营实体店。加强人才沟通交流,两市互派111名干部挂职锻炼。利用青岛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党政干部、教育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到青岛开展培训4000余人次。搭建青岛市企业与安顺贫困劳动力的供需平台,为我市贫困群众实现转移就业脱贫开辟渠道。目前,在青岛实现稳定就业及青岛在安顺企业吸纳就业人数共计1.1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25人次。二是深化定点帮扶协作。全面提升航空工业集团、开磷集团、南方电网帮扶对口县的深度和广度,推动帮扶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近年来,航空工业集团共派出帮扶干部46人,实施扶贫项目350多个,投入扶贫资金3600多万元;开磷集团共派出干部16人,投入帮扶资金4135万元结对帮扶关岭县;南方电网共派出干部7人,投入帮扶资金1亿元结对帮扶紫云县。三是深化社会帮扶协作。大力推进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和组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近年来,全市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的民营企业达到318家,总投入资金12.74亿元,实施帮扶项目918个,帮扶341个村,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1万人。
五、抓党建,强基础。一是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加强基层基础保障,提升村(社区)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经费,新建、扩建300平方米以上村级活动场所116个。对全市111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在塘约、大坝等一批先进村建立8个“领头雁”实训基地,全覆盖实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目前已开办学历提升班8个、400余名村干部就读。二是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大胆探索,脱贫攻坚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塘约经验”引起中央领导关注,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并在全省推广,“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大坝模式”等得到省委主要领导肯定,为全省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探索。一批带领群众成功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党组织脱颖而出,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党支部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三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智志”双扶相结合,利用院坝会、场坝会宣传扶贫政策,组织干部进村入户、驻村住户讲解政策。通过奖励勤奋脱贫的“奋进者”,设置“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等扶贫标语,利用集市发放扶贫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营造勤劳脱贫、实干致富的正确导向。充分发挥道德讲堂、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作用,开展扶贫政策宣讲。今年以来,共宣讲3107期、接受宣讲群众9.3万人,强力推动了扶贫政策落实,有力增强了群众自力更生、早日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安顺市委书记、市长 陈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