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低热河谷地带的紫云自治县火花槽子,“十一五”之前誉为“粮仓”;“十二五”誉为“菜仓”,并列入全省第一批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而今的火花槽子已然成了火花坝区(火花镇和四大寨乡连片区域),是紫云自治县规划的15个500亩以上坝区之一,种植的绿色蔬菜远销粤港。
10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火花镇江纳村乐欢蔬菜园,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菜园很是养眼,一片豆苗地里,不少村民正采摘豆苗。
“这是今秋采收的第一批豆苗,有30亩,一人负责采摘1亩地,天天都有得采。”乐欢蔬菜园管理员杨小团说,采摘豆苗是有规格的,销往广东、深圳、东莞的豆苗是一芽两叶,销往香港的豆苗是独芽。
“像我这把年纪的人,规格为一芽两叶的豆苗,每天只能采摘30斤,按照每斤3元计酬,每天可赚90元。”现年62岁的村民王建芝如是说。
乐欢蔬菜园面积680亩,秋冬季节,主要以种植菜心、芥兰、豆苗等销往粤港一带的蔬菜。目前,可收割的菜心110亩、芥兰100亩,每天能收割菜蔬菜2500斤以上。
“为了方便销售蔬菜,乐欢蔬菜园在东莞万江区农贸批发市场租借一个铺面,作为蔬菜销售中转站,把蔬菜运到中转站后,以批发和零售的形式销售到香港、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火花镇江纳村党支部书记王建明说,乐欢蔬菜园是以“村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来发展的,村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用工协调等,企业负责种、管、销等,农户除获得土地流转费外,还通过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目前,秋冬蔬菜转换季节,蔬菜产量不高,预计从11月起至明年春天,乐欢蔬菜园蔬菜日产蔬菜不少于6吨。”杨小团说,随着蔬菜产量的增加,蔬菜园的用工量也跟着增加,近些天来,在乐欢蔬菜园务工的村民有30人,工种分为采收、翻地、播种、管护等,预计到11月份务工村民会增加到80人。
杨小团算了一笔账:今年1-5月份合作社共发放70万元的务工费,6-9月份合作社每月发放的务工费不下6万元,这些钱全部是附近村民拿走的。
“今年上半年,火花坝区江纳村区域的蔬菜种植面积是1380亩,除乐欢蔬菜园680亩,大户刘启仁种植了96亩外,其余部分是村民散种,每户种植面积2至10亩不等。”王建明说,村民散种的蔬菜主要销往安顺、贵阳等附近城市。目前,江纳村正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规划,把地处低热河谷地带的土地流转出来,由村合作社统筹,种植销往粤港一带的蔬菜品种。
按照紫云自治县的统一规划,火花坝区以火花镇江纳村、龙头村和四大寨乡纳容村、落城村的低热河谷地带区域为核心区,面积2000多亩。
10月18日下午,四大寨乡落城村盛腾蔬菜园,冷库门前,管理员把村民收割挑来的蔬菜进行称重和装箱;菜地里,不少村民正在收割菜心、芥兰。
“当天收割的蔬菜,放入冷库存放,晚上9点装车运往广州;次日清晨,根据蔬菜品种和市场行情,分散销售到深圳、东莞、珠海、香港城市。”盛腾蔬菜园负责人李和益说,目前,他们每天运销到粤港的蔬菜达2吨。
“盛腾蔬菜园主要种植菜心、芥兰,为激发村民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种植上,菜心和芥兰两个品种蔬菜,我们采取‘返租倒包’的模式。”李和益说,‘返租倒包’即是蔬菜园从农户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再承包给农户种植,蔬菜园提供耕种设备、肥料、种子、技术指导等,农户投入劳动力种植管护,种植的蔬菜按照每斤0.6元的价格由蔬菜园收回,统一运销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等粤港城市。
“落城村盛腾蔬菜园面积940亩,到11月份,大面积的菜心、芥兰进入收割期后,每天的蔬菜产量将在6吨以上”李和益说,每天在盛腾蔬菜园务工的村民60至100人,有的两公婆都在这里干活,每月可拿到6000至8000元,比外出务工还划算。
火花坝区土壤肥沃,水资源较好,冬无严寒,四季无霜,种植的蔬菜很受粤港一带市民青睐。今年,紫云自治县在调优坝区产业结构中,把火花坝区作为紫云种植粤港蔬菜的主要区域,主要种植菜心、芥兰、豆苗、小白菜为蔬菜品种。目前,四大寨乡和火花镇已基本完成坝区土地流转,接下来将由村合作社统筹,采取“村合作社+农户”、“村合作社+企业+农户”等方式来种植蔬菜。(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