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定县秀水村村内建有民国初年的“秀水学堂”遗迹、明清时期通商古驿道。行走在富含历史文化底蕴的秀水、映入眼帘的是如画般的风景,连绵的山峦,别具一格的古村落,波玉河绕村流淌,建于清末民初的五孔石拱桥横跨河上……一转一折处,处处皆如水墨画般干净又有深意。而这秀色可餐的美景,不仅成为游客休闲惬意的地方,更成为了写生的专业画家、美术及相关专业师生采风创作的理想之地。
10月21日,《墨韵秀水——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秀水写生作品展》开幕式在秀水举行,该展览系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7级美术系国画班及贵阳市水墨苗岭工作室师生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秀水写生作品展。期间,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写生创作基地授牌仪式举行,标志着该校与秀水达成长期合作。
画展上,往来游客和当地百姓纷纷被画中的水墨线条吸引,驻足欣赏。
“画中的地方我昨天去过,今天在画中呈现出来,感觉又别有一番风味。”来自贵阳的游客指着学生作品说道。
据了解,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此次画展展出的作品由该校3年级的36个学生及带队老师用时6天完成,共描绘了80余幅作品。
“这里是水潮,这是第一天给学生的示范教学的地方,中国传统技法就是笔墨的运用,这里有很多老建筑、老房子,在高山的映衬下,神秘而朦胧,容易激发学生的灵感,很适合山水画。目前我们走了三个点,就是水潮、牛角、索桥,每到一个点我们先踩点,在周围先走一圈,熟悉环境,规划好怎么画、画几张,然后再尽情地进行描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带队老师赵玉祥说,写生团队还要在秀水画到26号,期间,作品也将一直进行展示。以后他会常带学生来秀水,在山水中寻找灵感,在笔墨中勾勒风景。
“画展里有两幅我的作品,一个是秀水广场的湖边小景,还有一幅画的是水潮。我是仁怀的,以前没有来过秀水,这次来我对牛角组印象很深,这里有一个老学堂,石板房依山而建,房子错落有致,很漂亮。牛角还有一块大石头,对着石孔吹会有声响,很有特色。我们也希望能将秀水的好山好水好风景好好描绘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秀水。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7级美术系学生母永丹说。
画展结束,为了犒赏同学们辛苦写生创作,学校老师带领大家游玩了秀水村的网红摇摆桥和七彩滑道,同学们的青春身影和欢快的笑声泼洒在青山绿水间。
“要创造一个写生基地要有山水风景,风土人情、村寨风貌等写生元素,秀水具有很多适合写生的元素。写生团队来到秀水,下来一住就是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带动了景区和百姓的经济增长。除了今天的写生基地授牌,我们还与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达成合作,成为该校专门的写生基地。目前安顺学院、兴义的学校,贵阳的几所大学等都有意向与我们合作,我们也准备好了接收几百人的写生团队。”普定县秀水旅游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鉴秋说道。
在全国贫困山区决战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秀水村趁着大扶贫的东风,通过党政领路、集团帮扶、全民参与的方式,创造性探索出“秀水五股”的综合发展模式。依托丰富的农旅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开发区域内农旅资源,将秀水打造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原生态户外生活体验、农耕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传承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园,闯出一条“秀水五股”+“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三位一体的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秀水以其独特的山形地貌和文化魅力得到了众多院校师生的青睐。
“随着逐年增多的写生人群,由此形成的“写生经济”作为整个景区发展的重心之一,已成为带动秀水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王鉴秋介绍,景区后期发展规划为一轴两区。一轴为中部文创产业发展轴,主要依托茶马古道、秀水学堂、古城墙、古村寨等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铁水冲龙、地方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发展中部文创产业发展轴。两区分别为西部山地生态农旅产业链及东部休闲娱乐度假区,主要依托秀水村西部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对东部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提质增量打造西部山地生态农旅产业链和东部休闲娱乐度假区。(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