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之光照亮山区教育

2019-10-30 11:12:21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高智

  暮秋之际,记者乘车前往位于关岭自治县岗乌镇的纳磨村,来到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走在硬化后的通组路上,远远的便能看见一栋崭新的黄色大楼,与周围的民居相比,它显得格外醒目。

  它便是此行的目的地——纳卜小学。

3

纳卜小学新教学楼

  在山区的农村小学,有校园警务室和电动伸缩门的学校着实少见。走进校园,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红旗下,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稍息,立正!”随着老师的一声口令,孩子们列成两行,这一节课是大家最喜欢的体育课。

5

教室里配备的“班班通”

  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学习,记者待下课后走到三年级的教室,一群男孩子围着“班班通”多媒体黑板好奇不已。

  发现教室来了“新客人”,孩子们的注意力从黑板转移到了记者身上。

  “大家来到新学校里读书,有什么感受呀?”记者问。

  “我们的新学校,教室又大又明亮!”

  “我们的新学校,黑板打开就是电脑!”

  “我们的新学校,有大操场,还能吃免费的午餐。”

  ……说起新学校的各种好,孩子们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2

曾经纳卜小学简陋的教室

  今年8月,记者第一次来到纳磨村,村委旁便是纳卜小学老校区,一排简陋的教室又矮又小,加上内部采光不好,很容易影响学生视力。不仅学生教学环境差,老师们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教学条件相当艰苦。“再过个把月,新学校修建好后,娃娃们读书的环境就会大变样了。”市教育局驻纳磨村第一书记桂勤辉当时对记者说道。

  据了解,针对纳卜小学办学条件严重不足的情况,2018年,该村帮扶单位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厅申报获批农村义务教育小学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中央补助资金440万元,用于新建纳卜小学。

4

纳卜小学的新操场

  如今,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的新学校拔地而起,学位扩大到300人,配备新教学楼、操场、学生食堂和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老师们有了办公室,能够更好的备课,孩子们能够有场地上体育课,在教室里也不用眯着眼睛看黑板,学生“营养餐”计划也能够很好的实施……“真的感谢市教育局的真心帮扶,才让我们纳磨村和周边多个村寨的孩子得到这样好的教学环境。”纳卜小学校长伍明文说道。

1

学生们有了新食堂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市教育局结合自身职能,把“精准扶贫”与“教育扶贫”相结合,除了积极申报相关补助资金,新建学校外,还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帮助。

  纳磨村共有在校学生45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232人。近三年来,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辍学并享受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市教育局对66名普通高中(中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教育精准扶贫资金18.62万元,对44名贫困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8.8万元,确保“应助尽助、精准资助”。今年,驻村工作组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从市教育局支持的10万元脱贫攻坚专项资金中拿出1.76万元,对村里考取本科、专科及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15名学生进行奖励。

6

7

操场上,学生正在自由活动

  不仅如此,桂勤辉得知该村纳夭组项加利同学(现就读贵阳一中高一30班)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从今年4月份开始,便按每月500元的标准,以个人名义资助其完成高中及大学学业。“项加利同学家是靠父母在外打工维持生计,而今年她母亲眼睛患病,没法外出打工,家中就少了一份收入。我知道这个情况后,就与她交流,得知这个孩子品学兼优,中考考出600多分的好成绩。为了不让家庭原因影响她学习,我就尽自己的能力资助她直至大学毕业。”桂勤辉身为第一书记,带头献爱心,为大家做表率,驻村工作组的队员们也纷纷行动起来,自愿出资为困难家庭小孩购买发放书包、衣服等学习生活用品。

  大到新学校的修建,小到一个书包的资助,市教育局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烛火之光努力照亮山区教育,为山区学子付出真心真情,让一批批孩子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奋发图强,走出大山。(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