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成:小小生菜铺就致富路

2019-11-27 17:26:00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徐芹

深秋时节,气温骤冷,当其他地方作物都已萧条时,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仍然一片绿意盎然,300余亩连片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种着新鲜脆嫩的生菜、白菜和瓢儿菜等。

f35d351d-4e13-4220-8e62-ba8918b22f2d_IMAGE_4.jpg

为了赶在12点前将今天要送往贵阳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生菜装好,蔬菜种植基地的老板朱胜成正忙着带领村民们一边收割、一边装车。天气虽冷,大家却沉浸在丰收的喜悦里。

“我在他这里干了一年多了,基本上天天都有往外卖的。因为基地都是他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就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生菜大王’。”村民秦定慧边熟练地割菜边向记者说道。

听到村民秦定慧的话,朱胜成连忙摆手说:“没有,没有,都是他们的谬赞。”

“不过,在整个安顺,可能只有我这里有这么多生菜,因为我这里每天至少有5000斤生菜要运往全省各地,一年四季不间断。”朱胜成又认真的说。

朱胜成是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人,如今在当地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20年前,他同很多人一样,也在为生计发愁。

2000年,家里生活拮据,在家种前途无望的他离开家乡,去往云南打工,当起了钢厂工人,在打工过程中,他认识了妻子杨玉红,并于2001年结婚。

朱胜成的妻子是云南省呈贡区人,在呈贡区,大都以种花、种菜为主,是有名的农业大县,岳父母家以种菜为生。在呈贡,初次看见规模化、技术化的种植方式,让朱胜成大开眼界。“我是从农村来的嘛,家里每年都会种菜,但都和这种规模化种植相比感觉都是小打小闹。” 朱胜成说。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打工有了一定积蓄的朱胜成和妻子决定跟着岳父母学种菜。

f35d351d-4e13-4220-8e62-ba8918b22f2d_IMAGE_2.jpg

不到几年的时间,朱胜成在呈贡就学会了育苗、移栽、喷灌等技术。学成后的他便和妻子尝试着从当地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建立自己的蔬菜种植基地。“当时就想着,把自己学到的技术试验一下,看看行不行,所以就在云南流转了40亩地来自己种。”

初次尝试,40亩的蔬菜让他和妻子小赚了一笔,也增加了他种菜的信心。通过在云南多年的发展,对于种菜,朱胜成已了然于胸。

2014年,一直在外打工的朱胜成和妻子在回家探亲时发现,村里大片土地荒废着,很多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

“我们村的土质都不错,看到这么多地荒着,觉得好可惜。”一定要让家乡撂荒的土地重新焕发活力,抱着这个想法,朱胜成带着经验和技术回到了平元村,当起了“新农民”。

2015年10月份,朱胜成开始流转土地,并成立胜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一次调研蔬菜市场时,朱胜成发现,省内大多的生菜都来自于昆明,本土鲜少种,规模化以上种植的更是屈指可数。

结合平元村的土地和环境优势,朱胜成向村民们以600元一亩的价格流转了100亩土地开始种植生菜。看着一株株生菜长势喜人,朱胜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却没想,一场大雨差点浇灭了他所有的激情。“刚建好大棚,一阵狂风暴雨袭来,把棚全部掀翻,当时真的是万念俱灰。”朱胜成有感触的说。

f35d351d-4e13-4220-8e62-ba8918b22f2d_IMAGE_5.jpg

在家人的鼓励下,朱胜成重拾信心,除加固大棚外,还充分利用水肥一体化的智慧灌溉系统来实现科技化种植。水肥一体化可以实现精准灌溉,根据蔬菜需水需肥的规律和数量,将肥料溶入水中,通过管道和滴头形成滴灌,这样可以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到蔬菜根部的土壤里。

? 科技化的种植方式让朱胜成种植的生菜长势越来越好,这些生菜生育期大多在40至50天内,一年可以种植六季,复种指数高,每年年产值在450万元以上。

一年时间,朱胜成的合作社就让他收回了成本。由于合作社种植的蔬菜以生菜为主,每天都要卖出5000斤以上。

在实现自身创业致富的同时,朱胜成积极投身家乡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此外,朱胜成还把基地里10个大棚收益的20%用与10户未脱贫户进行分红,通过与未脱贫户形成利益联结的共同体,以实际行动助力村里的脱贫事业。

现在,在朱胜成的蔬菜种植基地里,平均每天都有20余人在务工,八十元一天务工费,每个月朱胜成都要开出四万多元的工资,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像我们这些老人,找不到什么活做,现在在这里种菜,每个月两千多块钱,我在这里都做了好几年了。”60多岁的村民刘尚菊告诉记者,如今,村里好多人和她一样,在朱胜成这里上起了班,每天都有事可做。

f35d351d-4e13-4220-8e62-ba8918b22f2d_IMAGE_6.jpg

由于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优异的助力,胜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被评为了安顺市蔬菜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安顺市蔬菜产业脱贫攻坚“大比武”评比二等奖等荣誉。

如今,朱胜成的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发展到了310亩,200个大棚,为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全年种植,朱胜成选择了搭配种植,除生菜外,还种上了白菜、瓢儿菜、青菜等。望着郁郁葱葱的菜地,朱胜成说,感觉生活就充满希望。(吴传娟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徐芹)


责任编辑:胡晓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