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坡陡草木深,寒风叶落枯枝沉。在关岭自治县沙营镇的纸厂村,骤降的气温让刺梨山上寒风冽冽,数个身着红背心的村干部和村民们正在加紧除草,为接下来的产业增种做好前期准备。人群之中,一位女干部蹲在地里,右手的空空衣袖随风摆动,她却努力着把左手伸入刺梨树下,将割草机割不到的杂草一一扯下。
她身虽残,志却坚。哪怕衣服脏了,哪怕头发乱了,哪怕一身狼狈,却依旧笑容满面,心向阳光。在她的感染下,村干部攻坚克难,热情满满;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勤劳肯干,积极向上。
她是脱贫战场上的独臂“花木兰”,她是纸厂村村委会副主任张兴燚。
遭意外命运多舛
“曾经的我自暴自弃,想过轻生。感觉自己找不到任何依靠……”至今,张兴燚仍然难以忘记那段灰暗的时光。
2013年的春节,张兴燚带着刚满月不久的儿子返回老家过年,这本该阖家团圆的喜庆日子,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被打乱,张兴燚的人生也因此改变。
“醒来后,医生告诉我我的右手需要高位截肢,如果不截去右手,我可能有生命危险。”张兴燚说,那时听到这个消息的她,脑袋一片空白,无法想象没有右手以后我该如何生活。
可回望襁褓中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张兴燚不得不接受现实,截去自己的右手。术后,看到空空如也的右手衣袖,张兴燚一度一蹶不振、自暴自弃。
为了给自己治病,张兴燚的父母给亲戚朋友借了不少钱。
“那时,有人上门来要钱,父母白天赔着笑脸,夜晚就背着我偷偷抹泪。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也是这一切提醒我必须振作。”张兴燚说,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不能把我的不幸,变成家庭的负担。
“这个家需要我。”带着这种信念,张兴燚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有心人重获新生
有的人稍遇挫折,便一蹶不振;有的人命运多舛,却越挫越勇,张兴燚无疑是后者。
为了还清家中的债务,她向县妇联和县残联寻求帮助,把肇事司机起诉至法院,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赢了官司,获得了赔偿,为父母还清了债务。
为了能够让左手更加灵活,她每天坚持自己抱孩子、做家务、吃饭、练字……还特地买了一幅长达三米的十字绣,反复练习左手的灵活度。经过半年的时间,她的左手已如右手一般灵活。
“绣十字绣,让我更加专注,让我的心更加平静。”张兴燚告诉记者,曾经有人花12万元购买这幅十字绣,她没有一丝犹豫的回绝了。在她心中,这幅十字绣是位“老友”,在一针一线间安抚着她,让她重新振作起来。
2014年,张兴燚自强不息面对生活的精神感动了县妇联的负责人,因为她是中专生,见过世面,还懂电脑,是村里为数不多有文化、有知识的妇女,便向纸厂村村委推荐她担任村主任助理。但当时的张兴燚还未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担心干不好工作给村里拖后腿,让别人笑话。
那一年,她被村里评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曾经月薪过万的张兴燚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成为贫困户,这件事让她倍受刺激。“我要靠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脱贫致富。”怀着斗志,她来到村委担任村主任助理,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
2015年,张兴燚写下两份申请书,一份脱贫申请书,另一份入党申请书。2018年11月,她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党组织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了我;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我温暖,我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党的关怀。”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摆脱家里的贫困状况,张兴燚想通过创业走上致富的道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了解到养鸽子是一个轻巧的技术活,很适合她的情况,便通过网购平台购买了养殖教程,自学养殖技术。经过自身的努力,现在她养殖了400多羽鸽子,一年有1万多元的纯收入。此外,头脑灵活的她借助贵阳百花集团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做起了土蜂蜜销售,每月又增收两三千元。
搞产业甘做先锋
2017年,沙营镇党委政府号召全镇干部群众入股村级合作社参与产业发展。纸厂村也积极响应,成功规划发展了1200亩贵龙五号刺梨。当大家都在犹豫不决时,张兴燚不顾家人的反对,主动贷款5万元第一个入股合作社。
“产业发展不仅能够增加村集体经济,还能带动群众参与务工,实现长期稳定增收,只有这样才是解决贫困的关键。”正是张兴燚的“勇敢”,让其他村干部纷纷跟着入了股。
在扶贫资金和入股资金的注入下,村合作社流转土地,组织群众参与务工,以村级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形成产业规模化和集中化。
刺梨产业一落地,张兴燚便全身心投入到合作社管理工作中,没有技术,就自己买书学、上网学,还主动到镇上、到县里寻找农业专家到村指导。她常开玩笑说:“别看我只有一只手,又是个女人,但是搞产业的决心绝不比他们男同志差。”
“刺梨种下去,要三年后才到丰产期。这段‘空档期’,我们可不能闲着。”为了解决短期收益问题,张兴燚按照“以地养地”“以短养长”的发展思路,组织群众在刺梨基地套种500亩乌芋,形成长短产业齐发展的好势头。通过产业带动,纸厂村合作社共发放土地流转费60余万元,累计发放务工费80余万元,惠及贫困户130余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此外,她还带着村里多个留守妇女一同做微商,让她们足不出户,一个月就能增收1000元左右。
用心发展产业的同时,张兴燚还发现村干部的能力跟不上信息化工作的需求,多项工作在全镇挂末。如何才能扭转村级数据信息录入被动的工作局面?懂电脑的她努力克服身体困难,用单手敲键盘。每天早一点到村委工作,晚一点回家休息,已然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为了帮助村干部们尽快适应脱贫攻坚办公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张兴燚一边在村委办起了“电脑培训班”,让所有村干部都能掌握电脑办公的基本操作;一边主动承担起全村建档立卡户“一户一档”资料的整理和归档工作。经过几个月努力,纸厂村终于甩掉了村级数据信息录入工作后进的“帽子”。
为群众全心付出
“孩子今年在县城上小学,母亲跟着去照顾他,我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村里的贫困群众,一直都是张兴燚心中的牵挂。她认为,做群众工作就是要“真心为人、真诚待人、真情动人”,一心一意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贫困户秦国仁老人家中有10口人,家庭负担很重,自己又身患脑梗,行动不便。恰逢冬日的一次走访,张兴燚与驻村第一书记熊国营到秦国仁家中,看见他家几个小孩破衣烂衫,冻得瑟瑟发抖,作为人母的张兴燚当场掉下了眼泪,赶紧跑回家中拿了自己的衣服给孩子先凑合着穿。
随后两人逐家走访,统计记录各家情况。在熊国营的帮助协调下,张兴燚到县红十字会为村里贫困户们申请了过冬的衣服、棉被,让村里的困难户过上了一个暖身又暖心的冬天。
村中的贫困户吴某才嗜酒如命,因为长期酗酒导致精神分裂、身体浮肿。张兴燚得知后,立即将他送至精神医院治疗,并照顾该户家中的老母亲。她利用村里的补短板资金,为其购买电视、电饭锅、棉被等。电视、电饭锅到家后,老人不会使用,她又手把手指导,经常到家照看。
贫困户万东兰因妻子患有尿毒症无钱医治便终日萎靡不振,她第一时间赶去看望,还联系镇卫生院的医生前去上门诊治,为万东兰家争取救助金,并用亲身经历鼓励万东兰重拾生活希望;贫困户张桂平家每逢下雨天就要用塑料布来遮挡房屋漏洞,张兴燚多次向镇上反映后,张桂平家终于通过鉴定纳入老旧房整治范围……
“家家户户的小事汇在一起就是脱贫攻坚的大事。”这一桩桩、一件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烦心事、糟心事,张兴燚都用心去对待,始终将“为民服务解难题”牢记心中,也正是她的真心实意和甘于奉献,赢得了干群的信任与尊重。
“这个女娃有点‘憨’!外面开上万的工资不去,一心就扑在村里。” 这是熊国营对张兴燚的评价,从他口中,记者得知广东、江苏、上海、厦门的多家公司都邀请张兴燚过去担任厂长,薪资丰厚、前途似锦,但她都婉言谢绝,全心全意投身于脱贫战场中。
今年11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张兴燚被授予“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提及此次荣誉,张兴燚表示,自己心里非常激动,同时更让她坚信,只要不断的努力付出,一定会有成长和回报。自己也将继续把“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牢记在心中,带领群众一起发展产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