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青青环绕,松涛阵阵作响,林间鸟雀声鸣,林下“黄金”流淌。11月29日,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暨菌材林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会现场,寒冬里的紫云自治县向与会嘉宾展示了一个浓缩、丰富、生机勃勃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会前,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参会代表现场观摩了紫云自治县浪风关林场、四大寨乡、松山街道的菌材林、林下食用菌、林下养鸡、林下养蜂基地。群山增绿,百姓增收,立体多样的林下经济发展,勾勒了一幅幅完美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图景,令观摩嘉宾大饱眼福,赞不绝口。
“浪风关林场林下立体经济示范基地很不错,很有示范性,产业选择得精准,总体来说干得很标准。”在浪风关林场观摩点,省林业局科技推广总站科科长罗辉赞叹道,“相信该示范基地可以成为全省推广林下经济的样本,为紫云乃至安顺市的脱贫攻坚做出更大贡献。”
“我对紫云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很看好,他们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很值得我们公司学习。”贵州泓森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玻在一旁也忍不住交口称赞
青山藏宝,倚绿致富,钱途可期。
以往寂静荒凉的国有浪风关林场,现如今人头攒动,更多了几分烟火气。这里,农民们勤恳耕作,辛勤培育,晨钟暮鼓中道出生活欣欣向荣的滋味。
杂草丛生的山间地里,一层层大球盖菇菌棒梯田整齐排列,蓝顶白墙的鸡舍点缀林间,形成一道靓丽的生态经济产业风景线。如今,浪风关林场林下经济产业种养殖基地规划建设林下食用菌种植3000亩,50万羽林下鸡和300箱林下蜂养殖。基地建成后,将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利益联结4000多户贫困户,带动一万七千余人就业。产业主以“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为基础,明确贫困户在产业发展各个环节上的利益分配,确保贫困户稳定获得收益,兼顾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国有林场、合作社、贫困户形成紧密的产业发展共同体,实现多方共赢。
“依托国有浪关林场丰富的林下资源、湿地资源、菌材林资源等,养殖生态蛋鸡和蜜蜂,种植大球盖菇,减少了产业发展环境上的土地流转费、产业路补偿费等成本,让产业产生更大效益,让贫困群众分取更多红利。”浪风关林场场长王从军如是说。
另外,林下经济发展周期短、见效快,发展中紫云自治县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产业就近带动城东、城南两个移民搬迁片区的就业服务,保障搬迁户搬迁后的后续就业问题,为民提供有效就业岗位。
“自浪风关林场开始种植大球盖菇以来,我每天都来这里干活,一天赚80多块钱的同时,早晚空隙时间还能照顾家里的娃娃!”从猴场镇茶山村搬迁入住城南社区的吴胜琴说。
精准发力,增添动力,用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打好脱贫攻坚决胜之战。紫云正在以产业的力量,改变着这片土地的面貌。借全域规划之力,乘精准扶贫东风,实现深刻的嬗变和经济的腾飞。
“抓林业就是抓民生,山绿了、水清了、空气甜了、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紫云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介绍,下步工作中,紫云将以全省林下经济现场会在紫云召开的契机,推动紫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国平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