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系列报道之一】紫云:争分夺秒 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

2019-12-05 17:09:47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

  初冬时节,走进紫云自治县大营镇联八村,一条条通组路在大山间延伸,一个个扶贫产业项目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

  “以前,我家住在油毛毡顶的房子,透风漏雨,国家政策好呀,为我申请到了危房改造金,我这才有钱重新修房子呀!如今,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新房,村里吃水方便,看病方便,娃上学也方便。”谈及村里的变化,联八村下寨组村民狄岩妹激动地说。

紫云自治县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在紫云自治县,像这样发生变化的不止联八一个村。据介绍,2018年底,紫云自治县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10.53万人减少到41495人,贫困发生率由28.68%下降到11.49%。

  然而,截止目前,紫云自治县仍有1.7万余人未脱贫。如何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最后的总攻?全县上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采取精准核查基础数据,补齐短板,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定不移发展脱贫致富产业等措施,尽锐出战,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这是一场用分秒来计算的决战

火花镇正在建设中的养鸡场

  11月20日上午,走进紫云自治县县委大院,电子大屏幕显示脱贫攻坚倒计时41天的字幕,格外显眼。

  当日下午,在火花镇正在建设中的生态养鸡场,挖机轰鸣,工人们争分夺秒,有的平地,有的电焊,有的搭架子,几十名工人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从开工到投产,我们预计用一个月时间,到月底鸡苗就要求全部入栏,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一名现场的工人由衷感慨。

  扶贫项目早一天建成,贫困群众就能早一天受益。项目提前投产的背后,是一场场不甘贫困、竭尽拼劲、韧劲和闯劲的“战斗”。脱贫难度有多大,这里的干部群众就有多拼。据现场的工人介绍,为了让这个项目早日投产,50余名建者在高寒的荒野连夜挑灯施工。

板当镇百灵生态蓝莓园

  时不我待。用紫云自治县县委书记程华恩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用分秒来计算的决战。

  当前的紫云,层层立下军令状的脱贫攻坚大决战正在全面打响。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之举。程华恩说,全县上下按照“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要求,进一步精准掌握基础信息,扛牢扛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紫云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于11月底基本完成

  务求打法更加精准,全面核准基础信息。9月22日起,紫云自治县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走访、大练兵”“四大行动”,按照不漏一户、不漏一人、不漏一项的标准,采取“一入户、二询问、三记录、四研判、五汇总”的办法,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四类重点人员”的住房、教育、医疗保障和饮水等基本信息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地毯式核查,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开展再次排查。11月初,组织全县1224名网格长和6089名结对帮扶干部对所有贫困村、非贫困村开展全面普查。

  开展交叉检查。为检验基础信息排查成果,一方面,由各乡镇(街道)组织前沿作战队对网格间进行交叉核查,做到不漏一户一人一项;另一方面,由县脱贫攻坚总决战指挥部办公室从全县12个乡镇(街道)抽调130余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每个乡镇抽取120户样本量进行基础信息工作交叉考核检查。

  开展综合督查。由市脱贫攻坚督查队牵头,会同市扶贫办、市驻紫云帮扶督导组及县脱贫攻坚常态化工作督查组,组成共计60人的综合督查组,对12个乡镇和贫困发生率高于30%的贫困村开展全覆盖督查。

刚建成的新民村林下生态蛋鸡养殖项目

  为确保基础信息精准、及时、有效录入国办系统,组织各乡镇(街道)进行录入前培训工作。截止11月21日,紫云在国务院扶贫开发系统通过“线下”采集的数据信息并更新进国办系统27413户116857人,完成数据更新100%;在“贵州扶贫云手机APP”录入数据27413户116857人和70个非贫困村信息。

  坚决做到尽锐出战。9月份以来,县委通过对12个乡镇(街道)、79个贫困村、67家县直部门领导班子研判,对工作落实力执行力差,作风不深入不具体的7名乡镇长、24名村干部和25名驻村干部进行了果断调整充实。选派1224名干部到村组开展网格化驻点包保工作,组织6026名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抓好扶贫队伍建设。

  切实扭转干部作风。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紫云自治县扎实开展了县级领导干部下沉到部门和乡镇、部门领导干部下沉到项目点、乡镇领导干部下沉到村到户的“三下沉”和结对帮扶干部到帮扶对象家吃一顿饭、做一次家务、理清一条门路“三到家”行动,同时深入开展了大调研、大排查、大走访、大练兵“四大行动”,推动了全县各级党员干部作风大转变,落实力和执行力有了明显提高。

坚定不移发展脱贫致富产业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如何让更多贫困群众不但能脱贫而且能稳定增收,这是摆在深度贫困地区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紫云自治县县委副书记、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陈德国说,产业是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格凸河镇猫场坝区农民栽种冬季蔬菜

  时下,正是冬季蔬菜抢种时节。

  在格凸河镇北部的猫场坝区。多年以来,这里以种植低效的传统农作物为主。

  然而,就在这个冬天,坝区开始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起了“蔬菜产业”,成为当地贫困群众脱贫的希望。

  11月18日,记者在猫场坝区看到,格凸河镇二关村50余名农民正在田里栽种冬季莲花白。据紫云自治县格凸河镇党委书记韦朝府介绍,该坝区总面积1198亩,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展蔬菜产业,计划覆盖农户1204户,预计每亩总投入2380元,每亩产量8000斤,预计每斤0.5元,亩收入可达4000元。

林下食用菌产业

  在紫云,加速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坝区不止猫场坝区一个。

  10月份以来,紫云自治县抢抓有利节气,及时让扶贫产业落地生根,以15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紧锣密鼓开展土地流转和冬春蔬菜种植,目前已流转土地7.5万亩,规划发展甘蓝种植1.5万亩,目前已种植5552亩;在公路沿线坡耕地规划种植甜荞1.5万亩,紫花苜蓿0.5万亩,牧草种植1.44万亩;招引紫云籍在宁夏蔬菜种植能手返乡创业,落实秋冬蔬菜种植0.7万亩;陆续启动连片种植佛手瓜1.5万亩,目前已完成种植6370亩,通过坝区农业产业调整,为紫云自治县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按照“三提升两壮大”的发展思路,紫云自治县在加速推进扶贫产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壮大蔬菜经济和林下经济,着力提升全县精品水果产业,提升原有的茶叶产业提质增效,提升原有红芯红薯产业。

林下养蜂产业

  理清思路,选好了产业发展方向,扶贫产业,不断传来喜讯。

  依托生态资源,“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不断壮大。目前,该县四大寨乡、大营镇、猴场镇、宗地镇、火花镇、松山街道、坝羊镇等均在大力发展养蜂业,全县养蜂数量已达到1.5万箱,力争到明年3月,全县养蜂数量达3万箱;建设完成 1000 亩林下食用菌示范种植;发展林下鸡养殖 40 余万羽。

  9月初,占地160亩,拟投入1.28亿元的贵州百灵紫云3000吨蓝莓系列产品深加工项目,即将在紫云猫营工业园开工建设……

响鼓重锤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扶贫干部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危房评估工作

  目前,紫云自治县剩余贫困人口、贫困村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麻山深处,致贫因素复杂,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不足,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是脱贫攻坚的坚中之坚、难中之难,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就要拿出钉钉子精神。”陈德国说,实现剩余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任务虽然艰巨,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

  解非常之题,必下非常之功。据陈德国介绍,今年10底以来,紫云自治县扎实开展冲刺清零行动,研究制定“1+13”脱贫攻坚30天歼灭战行动方案,即一个总方案《紫云自治县打赢脱贫攻坚歼灭战行动方案》和13个子方案,制定冲刺清零行动实施方案,以县、乡、村为主体,整合行业部门、乡村两级、驻村工作队等力量,成立专项工作队,用“过筛子”办法,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安全住房、饮水安全底数、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摸排核实,逐项逐村逐户形成准确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和时效清单,县乡村建立总账,行业部门建立分账,挂图作业、销号管理、冲刺清零。

板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四点半课堂”

  ——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开展控辍保学“百日攻坚”行动,健全完善贫困地区控辍保学联控联保、约谈和管控成效通报三项制度,劝返辍学学生149名,剩余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2名辍学生11月底可全部劝返,确保辍学学生“劝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完善“精准到人”资助体系,全面落实幼儿园免补保教费、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学生免除学杂费、普通高中和中职学生助学金等“两免一补”教育保障政策。

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

  ——开展机构标准化建设、医疗技术人员配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基本医保政策和结算服务四项清零工作,全县所有需改扩建的村卫生室152个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所有行政村配备合格村医187名,实现了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合率达到100%,三重医疗保障全面落实。

  ——全面摸排改造农村危房,完成国家下达农村危房改造462户,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870户。经过地毯式精准排查,对没有纳入政策支持台账的818户二次危房和2373户农村老旧住房透风漏雨,由县里兜底进行改造和整治,目前都已陆续竣工,11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并达到入住条。

猫营小城镇供水工程

  ——提高饮水安全保障能力,通过修建127个集中饮水工程,建设2776个小水窖,维修53处供水设施,基本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再次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情况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102个村对9073户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面启动了6010个屋顶集雨和坡面集雨供水小水窖家用水质净化设备安装工作,全面解决供水不稳定、水质不达标和冬季冻管问题。

  ——补齐道路基础设施短板。全面建设完成30户以上组组通公路349条660公里。恢复实施了之前停工的农村路网全覆盖工程项目62条461.6公里,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22条124.95公里,正在推进实施336.65公里。采取政府主导(提供材料)、社会支持、镇村负责、群众参与的方式启动实施30户以下通组路建设180公里、连户路硬化500公里、庭院硬化86万平方米。

     “我县将紧紧围绕到今年底达到整县脱贫摘帽考核验收标准、明年上半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要求,充分利用好剩余不多的时间,扎扎实实抓好脱贫攻坚各项扫尾工作。”程华恩说,下一步,紫云自治县将按照制定的“1+13”歼灭战行动方案,倒排工期,加大督导,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各项补短板工作11月30日前全面完成,12月底达到脱贫出列标准,明年3月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姚福进)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