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说起村支书朱高学,村民们交相称赞,谈起他为村里做的实事,乡亲们如数家珍。
“把家乡建设好,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我坚守24年的梦想。”朴实的话语,不朴实的成绩,这就是朱高学,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初心”。
朱高学为参观高田村的党员同志讲党课
使 命
高田村辖17个自然村寨,20个村民小组,全村1648户646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07户1086人,属于一类贫困村。过去的高田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群众在温饱线上挣扎。
“出门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养女不嫁高田男,有男跳出高田山。”这是过去高田村的真实写照。一直以来,脱贫致富奔小康,是高田村祖祖辈辈的憧憬。
因家里穷,朱高学15岁就到附近的县办煤矿挖煤,通过自己多年的辛勤打拼,1992年,他办起了私人煤厂,随着煤厂的效益节节攀升,朱高学彻底摆脱了贫困,走向了致富路。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叫富。”1995年,31岁的朱高学担任村支书(原竹林村),立志带领群众闯出一条致富路子,让全村人都过上好日子。
誓言过后,面对的就是现实。朱高学很清楚,自己当上了村支书,就意味着告别了安稳的富裕小日子,扛起了“千钧重担”,带领群众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就是自己的使命。
怎么当好这上百户大家庭的家长,成为摆在朱高学面前的一道难题。他告诉记者,“当时竹林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基础条件差,要带领村民致富,困难可想而知。”
一个村要发展,阵地建设很重要。过去竹林村的村委办公场所,是租用村里小学的闲置房间,整个村委办公室面积不到15平方米,朱高学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建村委办公场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平坝全县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要靠政府花钱修正规的办公场所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最初时,朱高学向政府打报告争取修办公场所的经费,得到的回复是“没有项目支撑”。
为了建设好村委办公场所,朱高学一次性自掏腰包74800元,建成了新的村委办公场所。
为进一步帮助村里完善基础设施,朱高学凭着自己的能力,协调资金拉通全村的电,用自己的农用车打通了竹林村和高院村的路,用自己的钱解决用水问题、搭建竹林村“大兴桥”、为竹林的百姓交了5年的合医。
“朱高学为高田村做的每一件实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是一位好支书。”高田村老党员朱炳贵边说边竖起了大拇指。
高田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担 当
2014年,竹林村与隔壁的高院村两村合并为高田村,朱高学高票当选党总支书记。
在过去担任竹林村村支书的10年间,朱高学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村里的建设和带领群众致富,他常说,对不起的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得到父亲的抚育;对不起的是妻子,没有得到丈夫的关爱;对不起的是母亲,没有得到儿子的敬孝。
“说实话,我有个犹豫,想过要放弃村里的工作。”面对对家庭的亏欠,朱高学曾有过放弃的念头。
然而,2014年,在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后,他选择继续担任高田村党总支书记。不仅如此,为了能一心一意地扑在脱贫攻坚工作上,他还主动辞去马么坡矿业集团年薪36万元的总经理职务。
集团公司的同事骂他是傻子,放丢年薪几十万的职务不干,一心干月薪2000元的村支书。朱高学说,钱今后可以找,脱贫攻坚的机遇不可找,他认为脱贫攻坚是历史从未有的机遇,也是带领乡亲们斩断穷根的最好时机。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作为高田村党总支书记,朱高学深知,要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要建强村党支部这个战斗堡垒。朱高学注重发展讲政治、有拼劲、讲奉献、有责任的优秀村民进入党组织,吸纳农村优秀青年、返乡大学生参选村干部,多渠道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建稳“火车头”。脱贫攻坚期,高田村共发展预备党员6名,积极分子5名,培养后备干部8名,培育致富带头人15名。
为了更好的发挥党员的担当与带头作用,朱高学自告奋勇,主动联系8个最为贫困的村民组,积极探索党建结对帮扶制度;在产业发展项目中涉及到的土地流转、化解矛盾等问题上,朱高学先带头,再由村“两委”中的党员带头,其次是其他村干部,再到普通党员,最后发动所有的群众,达到全民动员的作用。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朱支书的身影,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朱支书的声音,他是一位有担当的好支书。”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明华在高田村工作五年,他说,高田村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与朱高学的担当精神是分不开的。
朱高学(中)指导村民种植蔬菜
奋 斗
农民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2018年11月,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平坝区决定把高田村建设成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核心区,打造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给高田村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政策契机。
好消息传来,朱高学激动得连拍大腿:“太好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机会来了。”
借助纵深推进农业产业革命的良好机遇,今年初,高田村引进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全力打造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
春节刚过完,朱高学就动员村民开展土地流转与整治工作,一听说土地流转要挖掉地埂,村民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摇头:“不行!”
如何流转农民手中赖以生存的土地?“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这是朱高学做好群众工作的成功秘诀。
形势紧迫,势在必行。春节过后第一天上班,朱高学迅速召集村民开动员会,苦口婆心,讲政策,算经济账,承诺有收入、有活干、有致富门路。
在朱高学的带领下,高田村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在正式流转土地时,村支两委的党员干部纷纷带头让出自家的土地。“遇到难动员的农户,我至少要上门10次。”遇到不配合的群众,朱高学带领村支两委的干部主动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做两次,两次不行做三次,直到工作做通为止。
10多天时间,涉及蔬菜基地先行区1475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并挖掉1205块地田坎,平整9000多米地埂,再用20天的时间迁出了规划区内212座坟,不到60天时间,一块千亩以上的高标准蔬菜基地在高田诞生,展现了高田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只有苦干实干、艰苦奋斗、才能梦想成真。在朱高学的带领下,目前,高田村已发展高标准蔬菜、生态鸡、中药材、生态鱼庄、水产养殖、生猪养殖、食用菌、茶叶等八大产业,初步形成了“山上有茶、林下有鸡、水里有鱼、地头有菜,腰包有钱”的“五有”小康村,全村村集体经济资产1200万元,村集体纯收入30.38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07户1086人全部实现脱贫。
在朱高学的带领下,高田村通过调优结构,农业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如今,高田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前来参观学习的队伍纷至沓来。朱高学在今年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也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
这是荣誉,也是使命。朱高学说:“下一步,他将坚守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带领高田村乡亲们向着更富足的生活、更文明的乡风、更兴旺的产业进发,开启乡村振兴的‘高田之旅’。”(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伍水清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