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时节,沿着蜿蜒的林间小路,记者来到紫云自治县浪风关林场林下立体经济示范基地。树丛里,只见漫山参天的松林下,大球盖菇种植一坡接着一坡,以前林下布满杂草的荒地,如今变成了错落有致的“产业梯田”。
“我们的大球盖菇已经种下去20多天了,再过一个月就可出菇,经济效益很可观!”浪风关林场场长王从军说,大球盖菇每亩年产量可达5000斤至6000斤,按照均价2.5元每斤计算,每亩年产值可达1.25万元以上,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不是梦。
“既要生态美,又要产业兴。”发展浪风关林场林下经济是紫云自治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紫云自治县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及新一轮退耕还林造就的林地资源,充分挖掘林下经济发展潜力,让茂密的森林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提高林地综合利用效率的生态经济,助力脱贫攻坚。
盘活林下土地资源 扩大经济效益空间
浪风关林场林下蛋鸡养殖基地
紫云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2018年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81%,森林在绿色紫云建设中发挥了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作用。随着森林生态功能的无限扩大,该县也在探索如何扩大其经济效益空间。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林下经济就是一项有益的实践。
在浪风关林场林下立体经济示范基地,紫云自治县盘活国有林场林下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浪风关林场的优势,着力打造林下经济样板,引进深圳优纤贝集团与紫云自治县平台公司——紫云鸿顺林业生态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优纤贝集团负责技术、管理、市场销售,贫困户以财政扶贫量化资金户均1万元入股紫云自治县鸿顺林业生态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平台公司+林场+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让贫困户既是股东,也是工人。
林下菌种植产业
截止目前,该林场已种植林下菌1000亩;建成林下生态蛋鸡鸡舍200个,投放林下蛋鸡苗鸡苗4.4万羽;养殖林下蜂300箱。
“我们将继续抓住上级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机遇,依托2.1万亩的浪风关林场林地资源,力争在3年内,把球盖菇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规模。”王从军说,按照规划,国有浪风关林场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除了发展3000亩林下菌,还要发展50万羽规模的林下鸡和3万箱林下蜂养殖,继续扩大林地经济效益空间。
大营镇芭茅村蛋鸡养殖场
四大寨乡茅草村养蜂基地
同时,紫云以国有浪风关林场为核心,辐射带动12个乡镇(街道)233万亩林地发展壮大林下经济,计划发展林下蜂3万箱、林下鸡50万羽、林下菌3000亩。截至目前,紫云已发展养蜂点130个,养蜂2万箱,建设完成1000余亩林下食用菌示范种植,发展林下鸡养殖50余万羽,逐步向“村村有脱贫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目标迈进。
11月29日,全省林下经济发展暨菌材林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紫云自治县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及县区林业相关负责人100余人,齐聚国有浪风关林场,对林场示范发展的林下扶贫产业纷纷点赞!
爬上紫云县松山街道办新民村打落岩组的后山上,站在半山腰的平台处,放眼望去,昔日的荒野山坡上,一个个蛋鸡鸡舍整齐划一地摆放着。
谁曾想,2019年以前的打落岩组后山却是新民村出了名的“荒坡”,由于海拔高、土层薄,不适合规模农业生产,山上退耕还林后的经果林下常年来杂草丛生、怪石林立。
今年来,松山街道办对照产业发展“八要素”,结合县政府提出的“两壮大、三提升”扶贫产业发展要求,做好林下经济文章,充分利用新民村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退耕还林工程示范区),积极探索出一条切合新民村自身发展的“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之路。
松山街道新民村蛋鸡养殖基地
“项目通过县委政府指导、政策引导,街道办引领、由新民村党支部组织实施,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建三方共赢运营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共同承担对整个项目的建设和实施,签订周期产销对接保底回收合同,分工协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比分成进行紧密型合作。” 松山街道办党委书记李武伟说,依托退耕还林造就的良好生态资源,前期投入项目资金692万元,以新民村打落岩组后山坡地为核心区发展林下生态蛋鸡。
目前,新民村已建成鸡舍502个,计划养殖83600羽林下蛋鸡。目前,已投放蛋鸡苗22000羽。另外,辐射带动松山街道办同心村建有鸡棚100个,养殖生态蛋鸡20000羽。
“按照紫云县级层面的林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我们把松山街道办新民村作为林下蛋鸡养殖示范点来打造,以示范带动全县林下蛋鸡产业的发展。”李武伟说,项目以松山街道新民党支部引领下的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项目覆盖利益链接松山街道三个村183户664人贫困户,所有贫困户全部入股合作社,享受项目利润分红,真正实现兴林富民“双赢”。
让靠山吃山的农民放下斧头,保护森林的同时也能致富的一条新路子,就是发展林下经济。深入贯彻落实省、市林下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紫云自治县将林下经济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积极破解制约林下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动绿水青山实实在在变成金山银山。
如今,在紫云自治县,各地对林下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菌类、中药材种植、林下鸡养殖、养蜂等产业,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既恢复了森林的生态功能,又补充了林业经济。
四大寨乡纳容村养蜂基地
紫云自治县四大寨乡发展“养蜂”产业。四大寨乡有丰富的蜜源植物,依托蜜源植物引进了优良蜂品种,采取良好的管理技术,把“养蜂”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扶贫项目扶持。严格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1+63(1个繁蜂场,63个标准化养殖基地)在全乡16个村建设标准化蜜蜂养殖基地,发动乡土养蜂人才扩大养蜂项目,打造具有四大寨乡特色生态蜂产业,目前全乡投放蜜蜂5700箱,为农户开拓了一条致富新路。
紫云自治县浪风关林场发展林下生态鸡,目前建设鸡棚200个,已养鸡4.4万羽。按照1个棚利益联结1户贫困户,可带动贫困户200户户均增收4200元,700人增收脱贫。而300箱蜂养殖中,按10箱利益联结1户贫困户,可带动30户农户户均增收5600元。
日前,记者走进紫云县板当镇同合村林下鸡蛋养殖基地,鸡群在林下觅食。
“今年秋季,同合村选址村里的一片林地,新建10个大棚,计划养殖林下蛋鸡30000羽,现已经投放蛋鸡苗2500羽。”板当镇同合村村主任李正斌说,蛋鸡夜晚入棚栖息,白天赶入林下放养,一羽蛋鸡平均一个月产蛋20枚,平均每枚鸡蛋1.2元,一羽蛋鸡一个月可创利24元,让贫困群众快速增收。
林下蜂、林下鸡只是紫云自治县发展林下经济助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目前,紫云全县有12个乡镇(街道办)发展有林下蜂产业,8个乡镇(街道办)发展有林下鸡产业。
“林下经济不仅美了生态,也富了农民的口袋。”紫云自治县林业局局长金家顺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紫云自治县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发展短平快的林下经济产业,闯出农林牧各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产业扶贫模式。(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