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乘着冬日暖阳,记者走进镇宁自治县双龙山街道办大寨村草莓种植基地,在大寨村西苗组,一个个草莓种植大棚整齐排列,种植户吴海走出大棚热情地打招呼道:“来我的棚里看看呀。”
“您的草莓销售如何呀?”
“这几天天天都有收购商来基地选购草莓,除了安顺,贵阳等周边城市,还销往北上广等地,我们的草莓是真的供不应求啊!”销售兴旺的喜悦绽放在吴海脸上。
草莓种植基地
吴海是该街道早期种植草莓产业的果农之一,2011年以前本来种植蔬菜的他,发现草莓种植的产值比种植蔬菜高一倍,就种植了五亩草莓,经过他的精心管理,2018年,他的草莓种植收益达到十多万元。
游客享受“莓”好时光,百姓过上“莓”丽生活。初冬,万木萧条,在吴海所属的镇宁自治县绿色家园草莓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寨村种植点,却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碧绿的草莓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油亮,一朵朵奶白色的草莓花争相竞放,一个个娇艳欲滴的草莓像红色的玛瑙点缀其间,巧克力、奶油味等草莓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享受“自摘式”农旅体验。像吴海一样因产业发展兴旺而忙碌的百姓在正紧张而有序地采摘着草莓,以供应市场所需,享受一边丰收一边增收的忙碌和喜悦。
大棚里的草莓
选准发展方向,坚持久久为功。说起为何要发展草莓产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家尧告诉记者:“大寨村是一个布依族聚居的村寨,以前群众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增收渠道狭窄,大部分青壮年在外出打工,余下劳动力不足,导致大片土地荒芜。我以前也在外省工地上打工,2008年出了一点意外,造成腿脚不便,之后就想着回乡自己创业。一次看到人家的草莓种植很挣钱,就想着家乡的地理环境也很适合种草莓,就想回家乡也发展草莓产业,带着乡亲们一起挣钱。”
说干就干,吴家尧2008年回乡后开垦了一亩多土地种植草莓,最开始只有几户人家愿意跟着他干。作为党支部的一员,吴家尧一直积极引导百姓一起种植草莓并成立了合作社,渐渐的有20多户愿意跟着他创业。如今,吴家尧每天仍坚持返于各个草莓种植点之间,指导工人务工的同时,盘算着各个种植点每天的收入,而他也带动了上百户群众承包土地种植草莓。
待销售的草莓
合作社的草莓还于2013年1月被贵州省农委评定为“贵州省无公害水果基地”,2013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还获得贵州省农委授予的2016年-2019年“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认证。
“刚开始种植的草莓因为露天种植,保温效果差,只有夏季才有经济收益,日子还是过得非常拮据,后来,在省农科院、市里的专家等的指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开始种植大棚草莓。”吴家尧告诉记者,如今,光他家一家就种植了150多亩,他把外出打工的两个儿子都喊回家发展草莓产业,他家的草莓亩产可以达到4000斤左右,按预算8元的价值观来计算,每亩产值达3万元左右,一年的经济毛收入达500多万元,除去成本可以赚到70万元左右。
务工人员采摘草莓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大寨村支两委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外出参观学习、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对全村群众开展种养殖培训,调动群众种、养殖的积极性,并积极召回农民工返乡创业。
发展一个好产业,带动一方贫困户。
“2008年孩子父亲走了,后来小孩又生重病做了气管移植,家里生活难支。2016年我跟着乡亲们种植了2亩草莓,如今扩大到5亩,我们的草莓不愁销路,拿到安顺、丁旗镇等地平均能卖到20元一斤。虽然一个人又要照顾孩子又要顾草莓,没有全身心管护草莓,但还是靠种草莓挣了一些钱。”贫困户陈国云说。
游客享受采摘草莓的乐趣
“大寨村共有1240多户农家,村里种植草莓的就有300多户,现在草莓种植规模有将近1100亩,涉及大寨村的大寨组、西苗组、长脚组等5个小组,劳务输入每年都超过一万人次。我们的草莓大棚草莓温度稳定,长势好、品相佳,草莓采摘周期可从11月中旬持续到次年的6月,大大增加了产量和产值,带来的收入相当可观,许多在外面打工的村民现在都回乡种草莓了,我们还要继续发展,扩大种植规模,发展草莓干等深加工产业,深化农旅结合,带动百姓增收。”大寨村副书记吴洪璋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