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斩穷根”,党旗飘处别样红。日前,记者走进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村委活动室,一面鲜艳的旗帜在阳光下迎风飘扬。在前锋村的脱贫路上,村党支部坚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如今的前锋村真正成为了关岭自治县的“前锋”村。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促进脱贫攻坚?前锋村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修建通组路,解决行路难问题
“堡垒”在一线建强
深处大山之中的前锋村,曾经贫困落后,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村里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一直是镇上头痛的“落后村”。
短短几年时间,2018年,前锋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的基础上,到今年10月底,该村已实现了村集体经济90万元的收入,预计年底能达到130万元左右。
从“落后村”到真正的“前锋”村,其脱贫致富秘诀是什么?
“在驻村工作组2017年来到村里以前,前锋村党组织一直处在软弱涣散党组织行列,自然也一直被列为发展落后的边缘村落。”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一语道出前锋村“涅槃”的核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
2017年,由关岭自治县县委办派出的石鹏、刘维波担任该村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后,配班子、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成为他们入村后的第一件事。
把干部派出去“练”。面对村干部信心不足,能力不够的情况,村党支部将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组织5名年轻村干部到县农广校参加中职培训,选派村合作社负责人到贵阳、安顺进行合作社管理专业技能培训,组织村“两委”到平坝塘约村、高田村等产业发展起步早、见效好的地方实地参观。通过派出去学习,村干部队伍脱贫攻坚能力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把能人引进来“干”。2017年,村主任、主任助理离职,职位长期空缺,村党“两委”积极走访,动员村致富能人参与村主任选举,鼓励2名年轻知识分子到村工作担任主任助理和协管员,队伍的配齐,村干部平均年龄从原来的43岁下降到39岁,其中包含1名致富能人,2名技术骨干,带富能力极大增强。
“前锋村新任党支部组建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抓党建、抓学习。”刘维波说,新的村两委班子在工作日常通过组织召开党员会、村民会、座谈会等形式,向广大农村群众广泛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及强农惠农政策、扶贫政策,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如今,前锋村不仅成为关岭自治县脱贫攻坚的真正“前锋”村,前锋村党支部还荣获2019年全省、全市、全县先进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与贫困户座谈
“责任”在基层落实
驻村第一书记刘维波还记得到村里第一次给村民开院坝会,就遭遇了“骑虎难下”。
通知开会,不见有人来。等了一两个小时,才稀稀拉拉来了几个人。“有人总比没人强”刘维波鼓励自己说。
整个会议,在村民对村干部的数落声、埋怨声中,刘维波梳理了28个问题,并向群众承诺,一定全部核实解决。
回到村委后,以石鹏为村支书的村支两委首先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饮水问题抓起。经多次勘察后,决定先对半坡组水池进行改造,但预算能够筹集到的数目。为了节约成本,提议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不出所料,表示支持、响应的村民寥寥无几。
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三次,村“两委”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18场次......在党员干部的动员下,参与的群众越来越多,水池维修改造也顺利完工,半坡片区300余户1300余人结束了吃水难的日子。
前锋村半坡组连户路修到家门口
解决了水,就是路。驻村工作组为半坡组争取到2公里通组路提等改造项目,道路从4.5米拓宽到6.5米。同时,实施前锋村全村通组公路项目工程17公里,目前完成总工程量85%,预计明年6月全部完成。
路通,水通,人心也通了。
在脱贫攻坚战中,前锋村党支部为确保全村能够如期出列,强化支部党员责任与担当意识,切实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树立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想尽办法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多方奔走协调,争取自来水、通组路、串户路、庭院硬化、灌溉等项目的资金支持,修建小组群众文体活动场所3个、金融便民服务点2个、垃圾池6个、便民桥3个、路灯65盏等,将为民办实事的“责任”在群众中落实,村民获得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前锋村引进的安格斯牛
支部建在产业上
在之前,因为村委干部组织涣散,管理经验不足,前锋村曾在养牛产业上“栽过跟头”。
据该村前任老支书王兴武介绍,前锋村有饲养关岭牛的传统,以前大多以农户散养为主,没有组织,养殖规模一直上不来。
一个支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根标杆,党建引领产业,彰显产业活力,不仅仅体现在党员带富能力上,更体现在组织凝聚力是否得到增强、群众能否增收上。
为此,前锋村村支两委,在学习“塘约经验”和“大坝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以“三变”改革为核心,实施“村社合一”改革,将支部建在产业上,激活农村各种资源要素,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村集体与农民群众抱团发展关岭牛、食用菌、饲草产业,让曾经一个全村无产业、无集体经济、无增收来源的“三无村”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集体增实力、村级组织增活力”的路子。
养牛场饲料加工车间,农户们正在加工饲料
2017年底,前锋村村支两委带领干部群众成功引进贵州关岭牛铭品有限公司到村里发展关岭牛养殖,采取“龙头企业+村合作社+贫困户”的合作方式,让前锋村打了一场翻身仗,仅2018年一年,合作社就实现盈利30万元,全村20几户种皇竹草户户均增收2000余元。
前锋村秀珍菇产业
抓住全县大力推广食用菌种植的机遇,在村合作社有效组织下,占地3400平方米的秀珍菇大棚落地建成并投产。今年村里生产的秀珍菇产量达18.2万斤,产值92万元,为1600余人次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务工农户平均增收4000元以上。
刘维波说:“我们把支部建在产业上,以产业为抓手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较好地解决了扶贫产业发展的问题。(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伍水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