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幸福写在希望的沃野上——看平坝区天龙镇高田村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

2019-12-23 18:08:16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伍水清 刘景钰 石江寒

  高田村曾是平坝区天龙镇的一个贫困村。今年来,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过程中,高田村以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懈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新路子。

  短短一年时间,高田村坝区一期1475亩水肥一体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已完成,二期6000余亩建设已启动。目前,该坝区不仅成为省内重要的蔬菜保供基地,生产的蔬菜更远销香港、澳门等地,在坝区产业驱动下,全村集体资产超过2000万,村集体纯收入达到30.38万元,今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超过1.2万元,高田村党总支部荣获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同一块土地,思路一变,缘何就变成了农民小康路上的希望沃野?冬日里,记者来到高田村探寻、思索……

高田坝区蔬菜产业

高田坝区蔬菜产业

  路径之一:基层党建引领,土地化零为整,从分散种植到集约生产,促进适度规模经营

  “出门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养女不嫁高田男,有男跳出高田山。”这是过去高田村的真实写照。

  高田村辖17个自然村寨,20个村民小组,全村1648户6468人。据2014年数据统计,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07户1086人,属于一类贫困村。

  “高田村为何穷?关键在没有产业支撑。”平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肖菲说,过去,高田村产业小、散、弱的特征较为突出,农产品单一、产业不成规模。

高田村农民在蔬菜基地干活

高田村农民在蔬菜基地干活

  今年年初,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战场的农村产业革命在全省推进。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平坝区决定把高田村千亩坝区建设成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打造贵阳市蔬菜“保供基地”。

  机遇难得,立干立行。春节刚过完,高田党总支书记朱高学就动员村民开展土地流转与整治工作,一听说土地流转要挖掉地埂,村民纷纷摇头:“不行,挖掉了地坎,以后如何找回自家的地。”

  “土地挖掉地坎,我们用GPS定位,测量好,标在图上,让村民明白、放心。”面对质疑,高田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挨家挨户说方法、讲政策,打消群众心里顾虑。

  10多天时间,涉及800多户的1475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并挖掉1205块地田坎,平整9000多米地埂。

  挖掉坎,平整地,最大的“硬骨头”还在后面。由于传统风俗习惯,212座坟墓矗立在土地里。

  “没有规模化,就没有规模效应、规模经济。”朱高学说,要实现村里坝区产业规模化经营,必须迁坟。

  在农村,擅动祖坟可是“大忌”,特别是高田村的屯堡人家,在清明前动坟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做给群众看,带领群众干”这是高田村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做好群众工作的秘诀。

  在迁坟时,朱高学第一个把祖坟迁到规划的公共墓地,开了好头,村干部与党员也主动迁坟。遇到少数思想不通的村民,高田村村委发挥党小组和乡贤会的作用,利用党员带动和有威望的乡贤发动,让其他村民跟着迁。

  至此,高田村用短短一个月迁坟212余座,整合土地1205块,1475亩土地得以连片成块,为高田村农业产业集约生产、规模化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高田坝区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高田坝区产业实现规模化生产

  路径之二:农业科技支撑,补齐农田设施,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生产,推进高效农业发展

  农业产业规模化,让农业科技在高田坝区有了用武之地。

  冬日里,走进高田村高标准蔬菜基地一期项目点,水肥一体化智能喷灌系统正在浇水施肥,蒜苗、小葱等蔬菜在水的滋润下,呈现出绿油油一片。

  蔬菜基地负责人陈华川介绍,按照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求,高田坝区在补齐农田设施短板的基础上,一次性安装了价值1700万元的喷滴灌设备,全面实现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传统种植方法,每亩需要用水近400立方米,现今只需180立方米,追肥量也较以前减少三分之一。”陈华川说,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不但节约灌溉用水量和肥料,还减少了人工成本。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只是高田坝区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一个内容。除此之外,借助农业科技,高田坝区还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高田村农民在蔬菜基地采摘豇豆

高田村农民在蔬菜基地采摘豇豆

  平坝区农机中心副主任高应刚介绍,在高田坝区产业发展过程中,区农业部门积极引导高田村农民学习掌握标准化种植、机械化操作技术。今年春耕期间,农机中心组织起垄机、覆膜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近50台,对高田坝区进行耕整地作业,提高了耕种效率。

  农业科技的引进与发挥作用,科技人才是保障。

  平坝区副区长李隆介绍,今年来,依托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的技术资源,区政府邀请李桂莲、丁映、杨珍等多名省内农业专家到高田村现场指导,面对面开展技术培训3000人次,为高田村坝区产业提供科学技术服务,破解了产业发展技术难题。

  “蔬菜每年可收三到四季,一亩土地的产值最高达1.6万元。”朱高学说,引进科学种植方法后,每亩土地产值比传统方法耕种提高了一倍多。

高田村蔬菜分拣中心准备上市的蔬菜

高田村蔬菜分拣中心准备上市的蔬菜

  路径之三:龙头企业带动,完善产销机制,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效粘合,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产销对接,是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一环。如何让农产品生产端与市场端有效粘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

  高田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坚持龙头企业带动,加强产业科学管理,做大产业市场,实现产业兴农民富。

  朱高学介绍,今年初,在平坝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高田村引进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阳农投公司)、广州天地和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共同打造平坝区高标准蔬菜示范基地。

  龙头企业的引进,为坝区提供科学生产管理,也为农产品拓宽销售市场找到了门路。

  陈华川是贵阳农投公司下派到高田村蔬菜基地的负责人。他说,产业选择时,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派专业的农技员指导品种选择与种植;在销售环节,则有专门的营销团队负责市场拓展。

  此外,由贵阳农投公司打造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是集农产品采购、分拣加工、配送服务为一体的现代集采综合服务平台,高田村借助平台,进一步完善产销体系,为蔬菜远销港澳地区架起销售桥梁。

高田村农民正在为刚采摘的蔬菜上称。

高田村农民正在为刚采摘的蔬菜上称

  如今,高田村坝区一期1475亩蔬菜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批生菜、豇豆、西兰花、豌豆尖等蔬菜轮番上市,部分运往贵阳市生鲜超市外,其余销往大湾区,进入港澳地区,成为德克士、汉堡包等快餐厅抢手货。

  “村民流转土地有收入,基地务工赚工资,土地入股挣分红,一些农民成了产业工人。”高田村驻村第一书记明华说,如今,高田村坝区产业蓬勃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幸福满满,村庄充满生机活力。

高田村现代农田变成希望的沃野

高田村现代农田变成希望的沃野

  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高田村通过发展坝区农业实现产业兴旺,将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融入到具体的脱贫攻坚行动中,以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既巩固提升了脱贫成果,又为脱贫后进一步改变乡村面貌奠定基础。

  “高田村抓住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以科技人才为依托,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激活了农民手中沉睡的土地资源,不仅实现产业兴旺,还增添了乡村活力,真正做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安顺新样板’。”安顺市副市长王成刚如是说。(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伍水清  刘景钰  石江寒)

责任编辑:陈亮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