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易地搬迁拔“穷根”

2019-12-30 18:27:38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作者:姚福进

  近几年来,紫云自治县坚持以中央、省、市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引,认真执行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县抓落实”工作制度,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全面推进“五个体系”建设,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人口4780户20210人,为紫云如期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

县城易地扶贫搬迁猫营安置点.jpg

  攻克坚中之坚如何做到?锁定搬迁对象,落实搬迁政策是关键。紫云对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人员进行认真识别,对5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的村寨进行重点动员,经过村、乡、县层层审核把关,最终锁定“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人口为4780户20210人,其中贫困人口18649人,涉及全县十二个乡镇(街道)。

  搬迁对象明确了,搬迁政策更得落实到位。按照相关政策要求,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选址各乡镇中心村和城镇安置两种类型,中心村安置按人均25平方米标准建设,城镇安置按人居20平方米建设;2017、2018两个年度均按照人房对应县城安置的原则,以人均20平方米进行设计建设。

  搬迁序幕已经拉开,但故土难离,要让搬迁群众离开生活了祖祖辈辈的老房子老地方谈何容易。在搬迁动员时,扶贫干部吃“闭门羹”是常有的事。尽管如此,扶贫干部们并没有就此放弃,挨家挨户不厌其烦地上门,帮群众算经济账、环境账,讲搬迁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6月底,该县确定的搬迁对象全部搬迁入住。


易地扶贫搬迁大营百花安置点.jpg

  搬得出还需稳得住。紫云自治县在搬迁入住200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挂牌成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匹配一名公益性岗位实行专人负责,按照“一卡一库一台账”的工作要求,对搬迁劳动力就业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对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建立就业跟踪服务卡,确保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的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同时,设置就业扶贫专岗、就业扶贫车间,配备就业扶贫专岗351个,每人每月发放400元的就业扶贫援助补贴。通过扶持就业扶贫车间和就业扶贫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已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300余人(其中搬迁劳动力750人)。

  稳得住还要能致富。易地扶贫搬迁猫营镇安置点建在猫营工业园区内,园区石材企业、小微石材加工园、亚洲鞋业城等为搬迁群众提供了很好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与工业园区的无缝对接。在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的城东社区、城南社区,都建有刺绣加工厂和鞋业加工厂;宗地镇湾塘安置点养殖“宗地六花猪”;白石岩乡安置点发展紫云红芯红薯和枇杷种植;板当镇安置点集中种植核桃、石榴、食用菌,养殖猪、牛等;火花镇达帮纳座安置点种植葡萄、养殖鸡;格凸河镇羊场安置点种植葡萄、蔬菜,并引进饰品加工厂;大营镇百花村安置点养殖生态鸡、种植食用菌、魔芋、枇杷、中药材、皂角;猴场镇安置点集中种植核桃、梨子、李子、桃子、橘子。

县城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城南社区.jpg

  紫云自治县想尽了办法,把易地扶贫搬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大大拓宽了搬迁贫困群众的增收路子,实现搬迁群众致富有路。

  为了能让搬迁群众留住心、扎下根,紫云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就近改扩建学校3所,解决4635人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问题;全县11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为20210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方便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安置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达87.27%。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社区服务中心5个,完成建设图书室6个、城东社区和城南社区的路径健身器材的投放、城南社区乡愁馆建设。

建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车间,,.jpg

  此外,紫云自治县还设置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居委会6个,对社区进行网格化管理,确保了社区事有人管、工作有人落实,搬迁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