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既是底线性任务,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着脱贫攻坚的质量、成色。
近年来,关岭自治县严格对标对表中央脱贫攻坚要求,将脱贫攻坚举措精准到个人,统筹到村寨,让“两不愁”真不愁,“三保障”有保障,打响了一场高质量的脱贫攻坚战。
吃穿不愁“摘穷帽”
“多亏国家政策好,在我生病全家生活陷入困境时,扶贫干部不仅帮我申请了低保,还常常给我带来了大米,让全家人生活有保障。”顶云街道办安馨社区搬迁户冯忠进谈起国家的扶贫好政策,心里充满感激。
冯忠进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户,从新铺镇新龙村搬到安馨社区后,在城里做起了水果生意,刚开始一家人生活还算稳定,不料在2018年他患了中风,手脚肌肉萎缩,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仅靠妻子在社区扶贫车间工作,取得微薄的收入,全家人生活陷入困境。
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群众收入有保障 颜峰 摄
帮扶干部走访了解情况后,主动帮助冯忠进办理了低保,同时通过社会救助补助等政策送来基本生活物资,保障他一家六口人的吃、穿问题。
社会保障兜底政策,只是关岭自治县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采取的措施之一。
为确保全县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关岭自治县深入实施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政策,同时提高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补助标准。
同心社区警务网格室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
在产业扶贫方面,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全县投入8.5亿元发展产业,覆盖带动贫困农户23465户,确保贫困人口稳定增收,为贫困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打下良好基础。
群众家门口就业,收入有保障 颜峰 摄
在就业保障方面,围绕省内外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技能16233人次,就业9641人。与城阳区、观山湖区建立协作关系,贫困劳动力输出和转移就业38027人。整合资金建成22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750人。整合资源开发公益性岗位、机关单位扶贫专岗、就业扶贫援助岗位等3148个。
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群众收入有保障 颜峰 摄
社会保障方面,目前,全县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贫困人口16299人,2014年以来,及时足额发放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资金3.04亿元,其中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89.65万元。
此外,为保障贫困人口喝上“放心水”,关岭自治县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目前,全县26.13万农村人口已基本实现饮水安全。
教育扶贫“拔穷根”
岗乌镇中心村平地组的辍学学生杨梅,初三没读完,便辍学离家到云南丽江一所美容院打工。
“母亲离家走了,父亲在家务农,3个弟妹读书就靠爷爷奶奶捡废品供着,我作为大姐,要赚钱养家。”说起当时辍学的原因,杨梅脸上表现出无奈。
岗乌镇纳磨村新建的纳卜小学
单亲环境、家庭困难、孩子众多,成为农村大部分留守儿童辍学的原因,杨梅也不例外。为了让她返校完成学业,村里的扶贫干部无数次登门与其父亲交流,阐述孩子读书的必要性。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做通思想工作。
在扶贫干部与其父亲的劝说下,杨梅同意回到关岭就读县综合性高中中职部的美容专业。如今,第一学期已经结束,杨梅脸上笑容渐渐多了,也不再有辍学的念头。
搬迁群众子女就学有保障,孩子们露出张张童真笑脸 颜峰 摄
“我要专心学好技术,毕业后才能找到稳定工作,真正为家里减轻负担。”说起校园生活,杨梅满是感激。她除了每年获得2000元的助学金之外,生活费、学费、书本费与食宿费全免,在校就读一年半后,将到与学校签订联合办学的上海永琪集团进行实习,将获得每月3500元的保底工资。
杨梅命运的改变,得益于关岭自治县全面打赢“教育保障”歼灭战,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纳卜小学的学生正在新教室里听课
在打赢教育保障”歼灭战中,关岭自治县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工程,确保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不失学不辍学。
精准资助无遗漏,教育资助政策精准落实、不漏一人,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2014年以来,全县兑现教育资助资金40余万人次2.3亿元,营养餐改善投入1.29亿元覆盖33万人次。
纳卜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新学校,脸上满是欢笑
控辍保学无死角,落实好“七长”负责制,运用社会舆论和法治手段,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劝返473名失学辍学学生,对不适宜随班就读的,采取技术培训、实践教育、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等方式,全面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受教育权利,2014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就读职业院校346人。
社会助学显真情,雨露计划、春晖助学计划、国酒茅台·国之栋梁等社会各界公益助学聚焦贫困学生,累计资助6458人次1131.8万元,为贫困学子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疗保障“脱穷境”
在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前锋村,一年前摘掉了“贫困帽”的陈纪宽一家,在去年底却又突遭横祸:陈纪宽唯一的儿子陈立俊患有心脏病,急需手术,需要20000元医疗费。
永宁镇卫生院国医馆里,中医师正在为当地群众诊治
“摘帽不摘政策”——正当陈纪宽全家人被儿子的重病压得喘不过气来时,健康扶贫措施及时到位,伸出“援手”。经过多重医疗保障报销支持,帮助陈纪宽报销了大部分的医疗费用,解了燃眉之急。
因病致贫是扶贫路上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辛苦奔小康,大病全泡汤。”而类似陈纪宽这样的脱贫边缘户,能从因病致贫的重压下“翻身”,正是关岭自治县精准发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成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关岭自治县按照“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要求,把医疗保障作为致贫、返贫重要防线。
制度先行,强化宣传确保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全面落实参合资助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报政策,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服务。2014年以来,贫困人口住院就诊75577人次,产生合规费用2.89亿元,报销补偿2.43亿元。大重慢病患者家庭医生签约5858人。
永宁镇卫生院国医馆里,中医师正在为当地群众诊治
建强阵地,新建、改扩县医院、疾控、妇保等5个县级医疗卫生项目,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现有各级医疗机构197个,专业技术人员953人,乡镇卫生院至少有1名执业医师和1名全科医师,村卫生室至少有1名合格村医,满足了群众就医需求。
改革创新,按照“五不变、五统一”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市医院派出9人的管理团队成员和31人技术骨干团队,整体托管县医院,“三甲医院整体托管县级公立医院”为全省首例。
安居工程“换穷窝”
关岭自治县沙营镇大田村村民李刚,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住的瓦房摇摇欲坠,夏天漏雨、冬天漏风。2017年,经当地政府鉴定为危房后,他获得了6万元的危房改造款,自己加上4万元,在原址重建起了砖混结构的平房。如今,他住进新建的安全住房里已经两年多时间了。
龙潭街道办落叶新村的美丽民居 陈林 摄
走进大田村,崭新的民居、平坦的连户路、洁净的厕所,过去破破烂烂的房屋全部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短短几年时间,房屋破败、柴草乱堆、污水横流的寨子,蜕变成为美丽的新农村。
大田村是关岭自治县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的一个缩影。
过去,在关岭,很多山区贫困群众居住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坐在家里就能看星星、晒太阳,特别遇到下雨天,屋里屋外,少不了被雨淋。
坡贡镇的美丽民居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安全既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广大群众摆脱贫困、迈向小康的关键一步。
为改善困难群众住房条件,自2018年6月开始,关岭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印发《关岭自治县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的通知,全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同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的“三改”工作。
为此,在全面打赢“住房安全保障”歼灭战中,关岭自治县按照“应改尽改、应改必改”要求,实施农危改15950户(贫困户11069户),其中,2017年起,按现行补助标准改造2937户,兑现补助资金8655.4万元,统建公租房、修缮公产安置房235套,实施9394户老旧房屋透风漏雨整治,开展住房安全评定19458户,对危改房、老旧房进行“挂牌”管理,依法整治子女有安全住房,而老人住危房现象。
间间村屋换新颜,群众住房有保障
安居乐业是每个人的梦想。为解决更多贫困群众住房问题,关岭自治县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6年至2019年,全县共完成易地搬迁22140人。
“现在缺啥有啥,住房通过危房改造焕然一新,自来水通到了家门口,孩子读书全免费,医院看病可报销,村里养牛产业有收入,老百姓最期盼最急需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记者在关岭自治县各乡镇农村采访时,听到的农民内心最真实的声音,近年来,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关岭自治县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了。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范成荣 伍水清 高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