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青岛市城阳区与关岭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两地“所需”与“所能”,凝心聚力打好精准帮扶“组合拳”,随着两地合作不断深入、关系不断融合、交流不断加强,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花江镇青岛对口协作杂交构树林料一体化产业扶贫基地
在关岭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记者看到青岛赴关岭特殊教育学校支教的教师张晓玉正带着学生做游戏。“教育不能落下任何一个孩子。”青岛市城阳区在帮扶关岭的过程中,结合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实际情况,融入城阳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用“红烛精神”助力脱贫攻坚。
“张老师,我们都很喜欢你。”在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喻金艳童真的双眼中,张晓玉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把我们青岛市城阳区的一些先进的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管理方法带到关岭,为促进关岭的教育发展贡献出些许微薄之力。”县特殊教育学校支教教师张晓玉说道。
为扎实开展教育扶贫工作,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助推关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青岛市城阳区人力物力齐上阵,仅2019年就跨越山海之距,精心选派7名支教人员赴关岭开展支教工作,实现校与校之间的结对帮扶;同时,爱心人士与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关岭教育扶贫注入全新“动能”。 “东西部协作进一步加强之后,青岛市城阳区派过来的支教老师对关岭的教育发展帮助很大;同时,关岭也派出了部分学校校长和骨干老师到青岛市城阳区去跟班学习,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县教科局局长刘勇告诉记者,通过教育事业的沟通交流,关岭的教育发展有了明显提升。
2019年,花江镇花嘎村青岛对口帮扶的杂交构树产业初现成效
据青岛市城阳区赴关岭挂职干部栾绍斌介绍:“青岛市城阳区近年来先后派了17名教师前来支教,并开展组团式帮扶。目前,全县有35所中心小学跟城阳区的35所学校实现结对帮扶;并且爱心企业、爱心协会和爱心个人先后向关岭教育机构捐款近150万元,其中有120万元左右用于对学校食堂的改建与扩建工程,剩余部分用于建立学生基金会,对贫困学子每年给予500元到1000元的学习补助。”
“山海深情一家亲,同心共筑致富梦”,青岛市城阳区与关岭自治县坚持紧密联系,精准对接,紧盯目标不放松,不仅在教育扶贫上注入了“活力”,产业扶贫上也下了大工夫,两地扶贫协作工作不断向全方面、深层次、多领域拓展。
2018年,青岛城阳为关岭引进成都安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构树种植基地、构树饲料加工基地、构树家畜养殖示范基地“三位一体”种植养殖和加工模式。目前,该公司利用青岛帮扶资金近1500万元,与关岭5个乡镇、7个村级合作社展开合作,建成5个构树养殖基地、5个构树饲料扶贫加工基地和1个构树家畜养殖基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覆盖贫困户1152户5172人,通过构树扶贫产业“三位一体+两分红”的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实现了“双增收”。
当地群众正在采收杂交构树
“去年,我们成功引进构树扶贫产业后,采取“三位一体+两分红”的模式,目前已初见成效。2019年,实现分红27.7万元,平均每户分红约分红150元左右,村集体收入近5000元左右,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收入。”栾绍斌说起构树产业带来的成效,一脸欣慰。
除成都安之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之外,关岭还通过青岛市城阳区的帮助,新签约青岛铜扣冠饰品有限公司、青岛民革“两办一基地”、青岛民革冰雪小镇康养基地项目、青岛辉佳旺食品有限公司等4个公司和项目;2018年引进的鑫源环保关岭智能水务系统制造项目、新亚航置业商贸物流城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投入资金共计13488.67万元;并且,通过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85人;利用青岛帮扶资金援建扶贫车间5个,共吸纳贫困人口就业89人;积极推动“关货出山”,实际采购额670.45万元,带动贫困人口669人。(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