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来袭,武汉生病了,很多城市都生病了。当大多数人都戴上口罩宅在家中时,有很多人正在逆行。他们奔赴一线去支援,去战斗,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拼搏着。这些人中,有一群特殊的“逆行者”,他们用笔、用相机、用镜头,观察记录着这场战役的过程。贵州广播电视台战斗在一线的记者们,将用采访手记带大家了解最真实的“战疫”故事。第二期,为大家带来手记的是贵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田园驰航。
在1月21号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上,为应对疫情发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贵阳市建设“将军山”定点救治医院项目。
2月2日上午,我来到了位于花溪大道边的将军山医院建设工地。因为下了整晚的雨,刚走进工地就踩了一脚的泥。此时,我没有办法把注意力放在脚下,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撼。一台台大型挖掘机、压路机和运输车轰轰隆隆地从我面前驶过,不仅脚下的土地在颤抖,我整个人也跟着颤抖起来。听现场施工的负责人说,这里5天前还是一所老旧的医院,他们只花了23个小时就把3万多平米的场地平整成为空地。
在我面前,200多名工人正在对地面作业。一层黑色的防渗膜,一层砂石滤水层、一层土工布,还要再上一层经过了防渗水处理的水泥层。一层又一层地覆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整个医院和地表隔离开,防止医院所产生的废水,渗入到地表以下。
拍摄行动很快展开,但令我诧异的是,几乎没有工人注意到我们的摄像机。平日采访,拍摄过程中总会有很多现场人员不习惯这突然对准自己的镜头,会不自然,会刻意调整自己的仪态,也有盯着镜头看的情况。但在今天,几乎没有出现过。所有人都完全专注在自己手上的工作,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现场就像蚂蚁筑巢——看似忙乱,但每个人各司其职、乱中有序。似乎这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更是一项事业。事业这个词很重,但我觉得非常符合当时在场所有人的内心想法。施工方告诉我,从1月28号凌晨开始施工到现在,他们700多人的施工团队分成了三个班,24小时不间断地轮流施工。平时修建同规格的医院,一般需要三个月时间,而这一次,他们只有13天——2月10号,医院第一期病房就要投入使用。
随着贵州省的确诊病例增多,拥有这样一个集中患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显得愈加紧迫。
我清楚地记得施工方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坚定的眼神,他告诉我:“各单位都不计报酬,不管人员还是设备,能上多少上多少”。我仿佛已经看见按照战地医院标准打造的疫情救治医院已经落成,而我面前,是一群正战斗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的战士。
采访结束后驱车离开,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工地附近的小路边停满了各种车辆。同事感叹了一句,“这小地方恐怕从来没有停过那么多车”,是啊,我想,这个小地方恐怕也从来没有被寄托过那么重的期望。(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