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管,奋蹄赶秋实。 疫情防控依然严峻,春管生产时不可待,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在确保疫情防控不松懈的情况下,稳步组织群众复工生产。
“你们从哪里来,进入前要测量一下体温,做一个登记,请大家配合检查工作。” 2月13日,G354国道板当镇洛麦村路段,由镇、村党员干部组成的疫情防控“卡点”检查人员,正在逐一对过往车辆和人员进行体温检查和身份登记。
距离“卡点”50米的食用菌种植大棚里,几位村民一边推动板车,一边采摘菌菇;大个的菌菇放一个箩筐,小个菌菇放一个箩筐。
“我们大年初三就复工了,菌包天天在生长,每天有采摘,菌菇采摘不及时就会有损失。”板当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贵说,洛麦村共建有164个食用菌大棚,每个大棚投放有菌棒700棒。目前,有110个大棚正直菌菇采摘期。
“现每天有16位村民在大棚里采摘菌菇,为做好疫情防控,每个大棚同时采摘菌菇的村民不超过两人。”王贵说,采摘菌菇的村民必须戴口罩,上班前、下班后测量体温,体温不正常、有咳嗽现象村民不予进入大棚采摘菌菇。
在菌菇烘烤选装车间,村民将采摘的菌菇放入烘烤放后,取出的烘干的菌菇进行分选装袋。
随着气温的逐步回暖,菌包发包开始增多,菌菇每天产量从5天前的3000斤增加到了8000斤。
据了解, 洛麦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是由镇企公司统筹发展,解决122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利益链接全镇134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生产的鲜菇以4.5至4.7元每斤销往安顺、贵阳附近市场;烘烤的干菇以30至35元每斤销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随后,记者来到板当镇硐口村硐口坝区(500亩以上)里发现,村民们三两一伙地分散在甘蓝种植田里除草。
“板当镇硐口坝区面积660亩,去年冬季种植了甘蓝460亩,小白菜200亩。”硐口村坝区蔬菜产业管理员阮家刚说,小白菜1月份采收销售完了;为管护好甘蓝,12日起,他们就组织村民复工了。复工第一天有9位村民上班,第二天有18位村民上班。
“带着口罩做工不习惯,但看着长势较好的甘蓝苗急需除草、施肥,我们还得复工。”管护甘蓝苗的梁书琴说,累是累了点,干一天有80元钱的劳务费,可以嘛!
“争取组织村民10天完成甘蓝苗的除草工作,然后让部分村民去翻地、播种第二批小白菜。”阮家刚说,疫情防控不能松,春耕生产不能拖延。
同样,在新场村豆苗种植地里,20多位村民在忙碌着采摘豆苗。据了解,新场村种植有300亩豆苗,目前正是采摘期。
“要不是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初三就复工采摘豆苗了。”贵州多彩航空驻新场村第一书记王战志说,为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将复工采摘的1吨豆苗捐赠到抗疫一线,由紫云团县委分配到抗疫一线的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以及城东、城南社区抗疫期间不便外出买菜的贫困群众。
“板当镇在继续做好疫情宣传、疫情卡点检查,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情况下,稳步有序推进春耕备耕、复工复产工作。”板当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匡永豪说,春耕备耕方面,板当镇已做好了肥料、种子、薄膜等生产物资的采购对接工作;在复工生产上,尅混坝区、硐口坝区等蔬菜种植基地正在组织村民复工管护;洛麦食用菌产业发展基地已提前复工采摘菌菇;硐口百灵生态蓝莓园正在组织村民施肥、除草、修枝剪叶等。(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