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尅混村,是一个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偏远的小山村,村里有一位名叫王飞虎的“兵支书”,他带领全村群众经过几年的努力,这里曾经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月21日,记者沿蜿蜒盘旋的通村公路来到板当镇尅混村,站在山丫口瞭去,清清的河水从尅混槽子由北北向南流去,河岸边绿油油的蔬菜田,串户路相互连接的白墙红窗的民房,相互衬托,让这个偏远的山村显得生机勃勃,恰似一幅水墨山水画。
几年前,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主要依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的水稻、玉米维持生计,好在土地肥沃、水资源较好,这里的村民吃饭基本不成问题,但经济条件普遍较差。
2006年从武警部队退役回乡的王飞虎,勤劳踏实,加入村委会成员后,干事主动积极。2016年,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组织的信任,被推选为尅混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围绕住房、教育、医疗、、交通、饮水等民生保障短板问题,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带领群众发展调优产业结构,依托坝区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等。
在尅混村场坝(集市),一条连接长顺的硬化公路从场坝中心穿过,公路两边修建着整齐划一的小楼房, 并有文化活动广场。
“几年前,这里还是沙子路,场坝脏乱差严重;现在路修好了,场坝上安装了10多盏太阳能路灯。”尅混村村民班小金说,尅混村能有这样的变化,离不开王飞虎这个实干家、领路人。
尅混村河岸两边山高、坡陡,两年前,该村通村公路坑坑洼洼,组与组之间都是爬坡下坎、拐弯绕角的毛坯路,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在王飞虎的带动下,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对通村公路进行了改扩建工;自2019年春,完成“组组通”通组路最后4公里后,全村30户以上寨子实现硬化公路全覆盖;去年底,完成4个小组195户农户的串户路后,全村实现串户路全覆盖;截止目前,全村6个村民组已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饮水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至此,尅混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在生产生活环境得到很好改善。
在尅混(500以上)坝区,王飞虎正在组织村民管护甘蓝,据了解,去年,按照紫云县“三提升两壮大”的产业发展思路,尅混村依托坝区资源调优产业结构,种植了400亩甘蓝, 30亩西瓜;为给养殖蜜蜂创造蜜源条件,尅混村还种植了50亩紫花苜宿,200亩甜荞,准备养殖蜜蜂100箱。
此外,尅混村建15亩鱼塘,种植蜂糖李5万株。时下,正处李花含苞欲放时节,走在尅混村的乡村小道上,随风而来的菜花、李花芳香沁人心碑。
当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春耕生产关键时期,王飞虎和村支委团队一道,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及时组织群众管护已种植的甘蓝,兵做好春耕备耕,农业生产和民生基础建设工作。
除了继续完善民生基础建设,加大力度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外,王飞虎还有想法,依托尅混较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业,让尅混村走上农旅、文旅相结合的脱贫致富新路子。(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