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春意闹 ——普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一瞥

2020-02-26 01:31:03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抗疫情众志成城,忙农事分秒必争。

  “工业富县,农业稳县。”普定县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稳住农业大盘,全力抓好春耕备耕,努力实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推广良法促增收

  “全国冬季要看田间成片的绿色,可能只有北方的冬小麦,南方的油菜和普定的韭黄!”

  普定“一县一业”突出韭黄产业,叫响韭黄品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主抓手。

  2月20日早上一上班,马官镇镇长陈光禄、副镇长康朝印一起到田间地头查看大田韭黄种植情况。

  “马官有三个大坝区,调整产业结构已来,都大力调减了传统低效作物。” 陈光禄介绍。

马官镇天兴雁河坝区.jpg

马官镇天兴雁河坝区

  天兴雁河坝区面积2700多亩,现有2000亩种上韭黄。十几位村民正在田间劳作,在即将下种的田块把里翻晒的泥土捣碎。

  “马官地势平坦,按照“一县一产业”的规划,把大田水稻改种韭黄,但大田夏季易积水,影响韭黄生长和质量。通过近两年摸索,我们改进种植方式,在田边挖出深沟排水,地里采取宽窄行,起垄、成箱块,能有效解决积水问题。” 康朝印说,“天兴雁河坝区泥土带胶性,去冬我们就安排挖沟翻土,边沟深一般要达到30公分以上。挖出深沟还有一个好处,过去丢掉的老韭菜叶,放在地里等自然腐烂,时间较长,影响随后的操作,以后把水口一堵,老叶子在沟里一沤,加速分解,又成为很好的有机肥,土地经过水泡,还能减少病虫害。”

  “这种方式每亩可多种植800株苗,割一刀(收一茬)多收500斤,一年下来收两茬能多产1000斤。” 陈光禄对新种法很肯定。

双马堡坝区韭黄种植3.jpg

双马堡坝区韭黄种植

  马官镇双马堡坝区耕地面积5822亩,碧绿的菜畦一望无际。作为全县韭黄种植核心区之一,这里“宜种则种、不开天窗、不得断线”。

  马官发展韭黄,形成了县、镇、农户三方联系机制,在全县很有代表性。县级龙头公司包销,镇级公司流转土地包推广种植,农户包种植管护。镇级公司统筹土地,保证种植成规模;农户从镇公司反租土地或到镇公司务工,一心一意种出高质量产品,如自行销售遇困难,县级公司按保底价收购。

  双玉村贫困户汪希华去年受带动试种一亩,政府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并包销,一刀(割一茬)韭黄就挣了4000元。汪希华干劲来,除管理好自家的“责任田”外,还抽空在双马堡坝区干活挣钱。

双马堡坝区韭黄种植4.jpg

农户务工忙

  马官镇目前有韭黄8000亩,今年5月前预计增加2000亩。20日当天在韭黄地里的务工农民有300多人。康朝印看来,只要韭黄质量好,价格稳定不畅销,韭黄产业属劳动密集型,去年全镇发放韭黄种植的务工费700多万元,揣进了群众的荷包,增收效果明显。

  “普定韭黄生产季节主要在3月底至12月,目前看疫情对韭黄的春耕除草、病虫防治用工带来一定影响,但对韭黄后期的销售和韭黄产量影响不大。”普定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技师伍朝友说,“现在开始加大田除草、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的管理,能顺利保证韭黄优质高产。”

  冬季香菌正登市

  在双马堡坝区不仅仅有韭黄,食用菌也是一大亮点,500余个食用菌大棚在250亩的土地上整齐排列,这里成为食用菌技术团队入驻普定县的“大本营”,吸引省内外10多个种植团队或大户汇聚于此。

  谢小玉是浙江省丽水市人,在家乡种了30多年的香菇,去年4月,她和丈夫一起来到马官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口气就承包了11个大棚,除了两口子亲手种植外,长期聘请3个工人。

马官镇食用菌基地.jpg

马官镇食用菌基地

  “冬季正是大棚香菇的采收季,我们春节都没回家。现在采收第三茬,这批菌棒从去年10月开始出菇,可以采到今年清明前后。” 谢小玉提着采茹篮子忙进忙出,快言快语,“这几天每天要采上千斤,拉往贵阳批发市场,每斤五六元,目前销售收入40多万元。”

  贵州拓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陆宇正在查看烘箱里羊肚菌烘干情况,工人在分挑各级羊肚菌分别放入不同的烘盘中。

  去年年底,该公司来基地承包了100个大棚,现在已在66个大棚已经开始试种羊肚菌,效果不错。

马官镇食用菌基地——羊肚菌.jpg

马官镇食用菌基地——羊肚菌

  陆宇介绍,羊肚菌属于食用菌中的稀有品种,仿野生的种植环境和本身的低产量造就了昂贵的价格,生鲜羊肚菌每斤能卖130元,烘干的羊肚菌一斤能卖到1200元至1600元。

  大棚里羊肚菌一个个从土地探出头来,菌床上均匀地摆放着营养袋。陆宇说,羊肚菌属于冬季菇,从去年12月初下种,今年 2月初开始长出第一批羊肚菌,预计将采收至4月份,每个大棚能采150斤羊肚菌。

  陈光禄对发展食用菌充满信心:“大棚基地引入具有经验种植户入驻,可以吸纳周边的村民务工,群众从中能学习到香菇种植、管理技术,相信食用菌产业在马官会落地生根。”

  “白茶小镇”满山绿

  云雾高山出好茶。

  穿洞街道曾经让人畏途的高山、荒山现在成了香饽饽,几年间种植白茶2.26万亩,穿洞街道有了“白茶小镇”之称。

  龙新村萌春茶业基地,云遮雾绕,青山隐隐。连绵起伏的山丘不断延伸,层层梯田里的茶树泛着浓浓的绿意,10多个工人分散在茶山上,挥舞着锄头除掉茶树下的杂草。 “我在这里已经干了三、四年活了,只要基地需要工人,我都会来,每年下来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67岁的张振香来自靛山村,自己从2月17日就开始在茶山上除草了。

穿洞街道白茶基地2.jpg

穿洞街道白茶基地

  “白茶采摘期只有短短的一个月,我们一年的全部管理和准备工作将在这个月里体现。”萌春茶业总经理尹明亮介绍说,该基地共种植白茶2000多亩,计划3月中旬开始采摘,预计今年可加工8至9吨成品。

  与萌春茶业相邻的亮峰茶业种植白茶2200亩,茶树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发枝率高。目前除了安排工人除草、施肥外,也在着手准备春茶开采工作。

穿洞街道白茶基地.jpg

工人除草忙

  “我的茶树管护可说在安顺最好之列。” 亮峰茶业的亮峰茶业董事长罗晓波很自信,“安顺白茶比安吉白茶提早半个月上市,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一斤单价高出100至150元。”罗晓波说这几天浙江、安徽等地茶商每天都打来电话订购,要不是受疫情防控工作限制,他们早就到茶山上来守着收购了。

  来到茗之源茶业加工厂,记者看到厂里白茶加工机械全部擦拭干净,茶篓已清理出来,整齐堆放,作好开采准备。

  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召集采茶工?尹明亮还是有些发愁。尹明亮向穿洞街道副主任王俊提出这个担心。

  王俊介绍,2月10日,穿洞街道制定了复工复产 “作战图”,茶叶采收、韭黄管护、肉兔养殖、人工组织等都有明确的安排挂图作战,有序展开。(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王瑜 鲁开伟)


责任编辑:李芸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