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补回来】宗地镇:田间地头忙 掀起春耕潮

2020-03-01 14:38:52    来源: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      

  农事不等人,春管正当时。2月27日,紫云自治县宗地镇德昭村甘蓝种植田里,54名村民们在施肥、除草、打营养液等忙碌着。

宗地坝区甘蓝喷营养液.jpg

  “几位村民在前面先施肥,我们在后面打营养液,跟在最后面的村民负责除草,一次管护三道工序。”打营养液的村民梁薇如是说。

  收成好不好,管护很重要;管护功夫下到田,绿色菜篮丰满田。

  去年冬季,德昭村调优产业结构壮大蔬菜产业,依托德昭田坝种植了470亩甘蓝。

德昭村甘蓝管护.jpg

  “德昭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从2月10日起,德昭村脱贫攻坚前沿作战队就开始组织村民管护甘蓝了。”德昭村党支部书记姚福赢说,春耕生产时期,抓紧把甘蓝管护了,紧接着翻耕土地,转运肥料,为种植中药材、烤烟、辣椒等农作物做好准备工作。

  宗地坝区绿油油的甘蓝田,在微风吹拂下散发出醉人的馨香,20多名村民肩背喷雾器,手拿喷头给甘蓝喷洒营养液。

  宗地坝区面积545.55亩,地块涉及宗地镇宗地村、歪寨村两个行政村,农户246户12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209人。

  “去年冬季,宗地镇在调优产业结构中,种植了200亩甘蓝,345亩马铃薯;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村民管护甘蓝,包括除草、施肥、喷洒营养液等”。 宗地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罗建波说,甘蓝管护完后,紧接着又要管护马铃薯了。

烤烟育苗放漂浮盘.jpg

  “宗地镇坝区蔬菜产业项目是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项目投资278万元;企业负责营销和管护技术,村合作社负责土地流转和组织劳动力等。”罗建波说, 坝区项目建设投产后,将资金量化到户,入股到村级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利润进行二次分红,其中70%利润属于贫困户,30%用于村级合作社发展壮大。

  同样,在宗地村三口塘组烤烟育苗基地,几位村民在用基质土装漂浮盘,在装好基质土的漂浮盘上播好种,然后将漂浮盘整齐放入大棚内的水箱中。

  今年,宗地镇共有两个烤烟育苗点,其中宗地村三塘组育苗点6个大棚,漂浮盘5400个;宗地村大田坝组育苗点11个大棚,漂浮盘990个。每个盘160株,每亩8个漂浮盘1280株,可栽种1700亩。

  “ 烤烟育苗以计件计酬,每完成一个漂浮盘0.4元钱,包含基质土装盘、播种和把播好种的盘放入大棚等工序。”罗建波说,甘蓝、菜苔、马铃薯等的管护是以计时薪酬,村民每天做工8至10小时,获得80至100元不等的薪酬。像蔬菜、烤烟类劳动密集型产业,除了产业效益外,在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提供了更多机会。

  随后,记者在新寨村一片菜苔田里看到,几位村民正忙着收割菜苔,她们将菜苔摘来排在手肩上,然后用小刀打理整齐后放入箩筐中。

  “一个人一天能收割13筐菜苔,每筐菜苔15斤,每斤菜苔0.5元钱,每天能获得100元钱的劳动报酬。”收割菜苔的邓玉飞说。

  “去年冬,宗地镇新寨、打饶两村共栽种菜苔80亩,从1月初开始收割,现在收割的菜苔属尾菜。”罗建波说,菜苔是与宁夏返乡创业的韦应伦合作,韦应能负责种子、技术、肥料,村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和组织劳动力等,收割的菜苔以1.5元每斤的价格由韦应伦收回销售。

  在打饶村佛手瓜种植田里,十多名村民在立水泥桩搭建佛手瓜藤架。

  宗地镇在调优产业结构中种植了3500亩佛手瓜,随着天气回暖,一窝窝佛手瓜已长出了嫩芽。为如期搭建完藤架,让佛手瓜苗顺架牵藤,该镇种植佛手瓜的打饶、坝绒、红岩、湾塘、打朗、猛坑等村都在加紧立桩搭建佛手瓜藤架。

新寨村民收割菜苔.jpg

  “今春,宗地镇继续调优产业结构,还计划种植辣椒500亩,红芯红薯1000亩,烤烟2600亩,中药材100亩,菌草5000亩、葵花2500亩等;目前,基本完成土地流转,正在对接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储备工作。”罗建波说,宗地镇在抓好春耕生产的同时,还将对已种植的李子、杨梅、楠竹等进行管护。(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姚福进)

编辑 顾宇

编审 毛丽


责任编辑:顾宇

站内搜索

热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