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和支持全市研发设计、文化创意、软件和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人员交互相对较少的行业企业创新经营方式;对开展线上服务基础较好的银行、保险、医疗、教育、餐饮等人员密集型企业,积极引导其开展非接触式服务,实现“云复工”;充分依托“网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手段,对企业登记注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工业产品许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以及特种设备报检、备案等推行网上办理;推行“三通、六办”“审核合一”服务等举措;积极组织各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药店等生活必需品供应企业进入电商平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安顺多部门因业施策,不断强化“与时间赛跑”的意识,打好“组合拳”,全力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稳妥有序开放部分服务业,共同迎接全市中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复苏的“春天”。
旅游文化业稳步复工
2月23日,黄果树、龙宫景区恢复开放,迎来首批游客。
“恢复开放后,景区严格执行‘一日一进一测一登记’等疫情防控各项管理措施,切实加大观光车、候车亭、票务中心、景区游道等公共区域的消杀力度,在关键节点增设专用废弃口罩回收桶,同时对垃圾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加快垃圾清理频率,设立临时隔离观察室,对有发热现象的人员及时隔离检查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保障游客游览安全。”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余刚说。
“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省文化和旅游厅及市委、市政府各项要求,在坚持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全市景区开放。”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剪艳罗加告诉记者,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把项目复工复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工作专班,对全市20个旅游类在建项目进行分责任包保,全力推动项目复工。目前,已有18个项目实现了复工。
截至2月26日,全市共开放景区27家,开放率87.1%,全省排名第二。其中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16个,累计接待游客逾1.2万人。
此外,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还积极开展质保金退还工作,目前全市已暂退13家旅行社质保金170多万元。
安顺秀美黔中旅行社是一家小规模旅行社,主要承接本地旅游团赴全国各地旅游。
自疫情发生以来,组团旅游被迫暂停,对企业经营造成较大影响。退还质保金后,一定程度减轻了企业压力。
“缴纳质保金是为了规范旅行社行为,保障游客权益,政府把质保金暂退给了我们,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的局面。”该旅行社负责人刘峰介绍道。
据了解,为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协调金融、税务等部门,全力指导各文旅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出台的支持政策,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交通“动脉”有序恢复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我市交通运输服务业也在有序恢复。
客运方面,2月12日起恢复中心城区至各县(区)县际旅客运输服务,采取“点对点”运输方式开展。截止2月25日,全市7个三级以上客运站全部恢复正常运营。计划运营省际班车客运班线数22条,现已恢复运营7条(含广东、云南、重庆、四川方向),计划运营市际客运班线76条,现已恢复运营班线数49条;计划运营县际客运班线数124条,现已恢复运营班线数57条;各县(区)恢复县内班线,计划运营客运班线数379条,现已恢复运营班线数186条。
市内公交方面,我市强化公共交通疫情防控,保障群众生产生活出行。组织安顺公交总公司、各出租汽车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公交车、出租车通风、消毒制度,要求乘座公交车和出租车人员戴口罩。2月13日启动公共交通实名登记平台,落实实名制乘座公共交通工具,目前共计采集市民出行信息27514条。2月20日恢复安顺至普定、平坝、蔡官、宁谷、幺铺等城乡公交。
快递物流方面,2月11日,我市多家快递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分别是安顺圆通,安顺韵达,平坝韵达,平坝百世四家快递企业。目前,全市快递物流企业基本恢复正常。
全市交通运输服务业逐步恢复的正常秩序,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提供了可靠的交通运输保障。
金融“活水”为企解困
结合安顺实际,人民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以金融“活水”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的窘境。紧紧围绕企业难点,全市各金融机构积极解决小微型药品和医疗器械批发零售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问题,确保特许药品及耗材市场供给。
工行安顺分行了解到安顺市西秀区吉泰大药房部分疫情防控特需药品严重供不应求,便简化审贷程序,首次为吉泰大药房发放一年期信用贷款15万元。邮储银行安顺分行为疫情物资保障企业开启绿色通道,首次为贵州百益康贸易有限公司发放一年期信用贷款75万元,用于采购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安顺黔中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经营瓷砖为主营业务的小型零售企业,因受疫情影响,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九成。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后,贵阳银行安顺分行及时为企业贷款800万元,解决了实际困难。
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各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坚持不抽贷、断贷、压贷,疫情期间企业贷款展期5.02亿元。同时,落实优惠金融服务,减轻企业成本,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减免各项费用18万元,发放优惠利率贷款预计减轻企业利息支出178万元。运用安顺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平台新增完成融资51笔,完成融资金额5.45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辖内医院、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药品及防疫物资批发、零售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35笔,金额3.62亿元;发放企业复工复产贷款金额9.15亿元。使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对安顺市3家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800万元。(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肖劲松)